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后,在英美西方国家首先兴起并迅速在全球普及的一种思潮和社会与教育改革运动,它已由西方教育中的“一种理想”、“一项教育改革运动”和“一个过程”演化为“全球化”的教育理念。每个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形成、民族特点和社会现实情况的不同,多元文化教育呈现出多样性。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存在着文化的多样性,这反映在教育中就是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主要指少数民族教育,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是: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各民族融入现代主流社会,共同进步。也就是说我国的少数民族要学习本民族和主体民族的文化,同时主体民族的学生也要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各民族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进民族的平等。但事实上,少数民族在学习主体民族的文化时,却忽视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学习。能否找到一种既能学习主流民族文化,又能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教育?笔者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拥抱现代化的同时,有效地保存他们的传统文化。具体到教学上,可以采用三语教学。因为三语教学务求达到良好的汉语、外语水平而不放弃少数民族语言,务求走向现代化而又保存传统文化。然而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三语教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要在原来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三语教学,这无疑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但三语教学的必要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能否进行三语教学,也就是说要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因为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是实施三语教学的关键,是保证三语教学实施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前提。笔者就以凉山彝族为例,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凉山彝族能否实施三语教学,实施三语教学需要哪些条件,哪一类学校具备了实施三语教学的条件,实施三语教学的途径。根据调查和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实施三语教学的条件,尚不能实施三语教学。但县城里的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可以进行试点,因为这些学校基本具备了实施三语教学部分条件。同时笔者提出了实施三语教学的途径——校本课程,并探讨了三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教材的特点。本文的主要结构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内容有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理论范式;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拟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正文),凉山彝族实施三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第三部分(正文)凉山彝族实施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第四本分(正文)三语教学的途径——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