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曹禺的悲剧创作同中国传统悲剧的比较为切入口,对曹禺作品进行解读。本文的创新性在于:阐述并分析曹禺对于中国传统悲剧的突破与皈依,试图挖掘出曹禺悲剧艺术的独特性。本文从曹禺悲剧意识的形成及特点,中国传统悲剧的特点,以及曹禺悲剧与中国传统悲剧的不同和皈依几个方面,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究曹禺悲剧艺术的独创性。论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观点:首先,论述曹禺悲剧艺术的形成受其人生经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悲剧理论的影响。他自幼丧母,与父亲关系疏远,沉闷的家庭气氛,加上从小就听闻各种悲惨的故事,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他忧郁的性情。成人后,他善于观察周围人生活中的悲剧,使得他的作品越来越接近悲剧化的创作方向。曹禺的剧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善恶分明”和“民贵”思想,同时也推崇道家提倡的肯定人性自由,破除道德枷锁的倡导。曹禺受到西方悲剧创作中人与命运冲突的表现形式,肯定了人的本质力量。其次,探讨曹禺对中国传统悲剧的突破。本文辨析并确定了所谓的“中国传统悲剧”,中国传统悲剧具有运用喜剧性因素和使用“大团圆”结局模式的特点。同时,偶然性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曹禺则在塑造人物形象、设置悲剧冲突以及融入宗教因素几个方面做到了与传统悲剧不同。曹禺的悲剧作品中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他们勇敢抗争,也最具悲剧艺术效果;在悲剧冲突方面,曹禺不再沿袭传统悲剧“大团圆”式的结局,突出人物的冲突,将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完美结合;基督教对曹禺创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上帝的存在、原罪意识等都增强了艺术效果。最后,曹禺的悲剧创作并不是完全颠覆中国传统悲剧的创作方法,他还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悲剧的皈依。第一,曹禺前期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中都对“家”的概念表现出了完全的否定和批判,强调“冲出家”,但是到了后期,他对于“家”又呈现出一种感情上的理解与留恋,这种调和、折中恰巧符合了中国传统悲剧厚重深沉的风格。第二,他的作品中除了描写了新时代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女性,也运用按照中国传统美德的要求刻画了经典的女性形象,例如愫方和瑞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