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老子和庄子最具有自由的精神。老子之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包含着强烈的自由精神。老子认为,统治者无为而治,则民众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按其本来面目(自然)去生长和发展。这是政治上的自由,即伯林所谓的消极自由。庄子敏锐地觉察到纷纷扰扰的世俗世界对人们自由的限制,需要一定的修养工夫,提升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境界,从而摆脱限制,追求自由。这种自由,属于伯林所谓的积极自由,即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自由。郭象的自由思想是在老庄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方面要求统治者无为,在政治上给予民众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求民众顺应自己的本性,而获得自由。自由问题是包括庄子在内古今中外思想家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庄子及郭象的自由之思。第一章主要说明庄子之超越自由观。庄子所述之神人彻底地抛弃各种世俗观念,没有任何凭借,因而没有任何限制,无穷地游于天地之间,从而实现超越逍遥的理想境界。第一节详细阐述了人生在世所处的困境以及庄子认为人为何不自由之原因。庄子看来,纷纷扰扰的世俗社会,对人的自由构成了种种限制。第二节阐述了庄子自由如何实现的问题。庄子从“齐万物”角度,突破空间对人的限制,又通过“一死生”的角度,突破时间对人的限制,最后从“泯是非”角度,达到对认知局限的突破,使自由得到呈现。第三节主要讨论庄子忘的功夫和境界问题。庄子认为少数圣人、神人、至人通过一定的修养工夫,就能达到无待逍遥的境界。第二章主要阐释郭象之足性自由。郭象在老庄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自成一家的足性逍遥理论,认为万物虽存在差别,但是只要任性足性,安于自己的“性分”,就能达到足性逍遥。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郭象“自性”问题。郭象认为万物存在的根据在于其本身的“性”中,并且自身之性具有不可改变的特征。第二节主要阐释郭象众生有待逍遥问题。在郭象看来,众生虽然有所凭借,但是一旦得其所凭借的条件,就能够足性逍遥。第三节接着阐释圣人无待逍遥。圣人因为无待,因此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自由。第四节比较分析郭象有待逍遥与无待逍遥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比较可知,有待逍遥与无待逍遥虽然有所区别,但是统一于逍遥的境界。第三章从总体上把握庄子与郭象自由观的异同问题。相同方面来说,庄子与郭象的自由观都属于中国传统自由形式也都承认不可改变之“既定境遇”等。不同方面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庄子是超越自由,而郭象另辟新天地,建立足性逍遥体系。第四章主要分析庄子与郭象两种自由观的理论得失及社会意义。通过分析庄子与郭象自由观可知,两者同属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由形态,两者都是中国传统社会自由之思的重要体现。从现代自由理论的角度来看,庄子和郭象的自由观似乎可以说,都不是真正的科学的自由观,至多只能说庄子认识到现实社会政治无所不在的干涉和限制,要求通过修养的工夫,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摆脱各种干涉和限制,获得自由。这种自由,属于伯林所谓的积极自由,即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自由。郭象的自由思想是在老庄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方面要求统治者无为,在政治上给予民众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求民众顺应自己的本性,而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