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现行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综合管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多学科的范式与视角,着重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操作性的城市低保制度完善措施,以期发挥城市低保制度的最大功效。首先,梳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目前的城市低保制度和过去相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保障范围过窄、保障标准过低且地区差异较大、执行与管理方面不规范、制度主体过于单一等。其次,系统探讨了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社会救助理念和救助政策产生的影响,并对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典型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当今各国的社会救助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受助者基本生活保障,更注重为个人赋权以促进自我脱贫能力的建设,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责权关系。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指导理念构建,应选择适合我国国情与国力、国家责任与个人自立协调、强调积极主动脱贫的救助理念。基于对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的分析及制度理念的建设讨论,提出从内部机制与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完善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内部机制完善而言,明确城市低保制度中政府责任与个人义务,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转变城市低保制度不合时宜的观念。应建立长效的经费划拨与分担机制,城市低保制度的行政经费也要予以明确规定。并从城市低保对象、审核程序、低保标准、退出机制、档案管理与工作人员等方面促进城市低保制度管理体系的完善。就外部因素介入而言,城市低保制度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为其良性运行提供便利条件。社会保险制度的日益健全可为城市低保制度减轻压力。非营利组织通过教育支持、实物支援、技能培训与项目支持等方式为城市低保对象提供形式多样的救助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方法,在帮助城市低保对象激发潜能、整合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