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代谢工程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又称扣囊拟内孢霉(Endomycopsis fibuligera),能够表达生淀粉液化酶和糖化酶,被认为是产生淀粉分解酶类的最好的子囊酵母菌之一。   工业生物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化学加工方式所造成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淀粉是工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原料,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是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利用扣囊复膜酵母进行生物发酵,直接将淀粉加工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产品而无需液化、糖化,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将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扣囊复膜酵母较传统的酿酒酵母来说,具有更丰富的次生代谢。   为了便于在细胞中进行分子定向操作,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遗传转化系统。在通过功能互补、简并PCR和染色体步行等方法从扣囊复膜酵母中分别克隆到了构建遗传转化系统所必须的ARS序列、可选择性标记基因、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等元件的基础上,以大肠杆菌质粒pBluescript IISK(-)为骨架、甲醛抗性基因为选择性标记初步建立了扣囊复膜酵母自主复制型质粒为载体的遗传转化系统。同时构建了以甲醛抗性基因为标记的URA3基因中断盒作为线性DNA片断对扣囊复膜酵母PD70进行转化。转化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转化法比较适合于环形质粒的转化,而原生质体转化法比较适合于线性片断的转化。   本实验室从11个属的132株酵母菌中筛选到一株高产丙酮酸的野生型扣囊复膜酵母菌株PD70。该菌可在不添加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简单培养基上发酵生产丙酮酸。针对PD70在丙酮酸发酵过程中主要副产物为乙醇和甘油这一事实,从扣囊复膜酵母中克隆了这两大副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试图通过基因敲除等手段减少或者阻断副产物的形成,从而促进丙酮酸的积累。对乙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DC)基因进行克隆,结果得到了一个结构基因SfPDC1。该基因包含一个无内含子的长为1740bp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579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酵母PDC所具有的功能保守区。对甘油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甘油-3-磷酸脱氢酶(GPD)基因进行克隆,结果得到了两个在编码区具有高度序列相似性、而非编码区没有明显同源性的同工酶基因:SfGPD1和SfGPD2。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在细胞遭受渗透胁迫时,SfGPD1在转录水平上被强烈诱导,同时在细胞内检测到甘油的大量积累。表明SfGPD1参与了渗透胁迫下甘油的合成和扣囊复膜酵母细胞对渗透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了一个城市微峰窝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模型.该模型使用射线跟踪技术确定多径信号的传播路径,使用几何光学(GO)和统一绕射理论(UTD)完成信号的电场矢量计算,最后求得特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
在无线通信、免提电话、电话会议系统等电信新应用中,通信线路的不完全匹配或说话人所在的环境反射会产生回声信号,回声干扰正常的通信,影响收听效果,甚至造成通信系统不能正
该文较全面地阐述了预啁啾色散调节技术和色散测量的基准方法-相移法,并对各种常见色散调节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简单介绍了光纤通信发展过程和光纤的两个基本传输特性;损
本研究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对陕西省安康市区养老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该市区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以满足未来安康老年人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 2019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病房实施层
该论文主要论述了频率合成技术中两种方法--锁相式频率合成;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
目的:在医院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优化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细化运营的数据化管理.方法:高度整合医院信息系统,利用业务过程的数字化记录,获得医疗设备相关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人们试图用无线信道组成无线计算机网,以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下的通信或移动物体间的信息通信.在信息的传递上就要采用一些不同于有线通信方式的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