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染色体水平全基因组组装及比较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牛是一种大型的驯化哺乳动物,分为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几千年来一直作为稻田中主要的劳动力,拥有强壮的身体、较长使用年限与温顺的性格。河流型水牛主要分布在南亚,其他地区如欧洲、美洲也有养殖,是重要的奶肉品种,生产的水牛奶营养价值大大高与黄牛奶。两种水牛截然不同的特性是千百年来人们长期选育的结果,然而到底是对哪些基因的选择造成了这样不同的特性目前研究还相当缺乏。另一方面这两种水牛没有明显的生殖隔离,但无论是体型、习性还是分布区域都有很大不同,进化上系统发生关系一直存有争议,主要争论在于它们的分化时间和驯化地点,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更深刻理解水牛进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沼泽型水牛稻田役用地位降低,如何通过育种对其进行品种改良越来越重要。用基因组学研究来解决驯化物种的育种和进化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近年在NCBI上也相继推出多个版本河流型水牛参考基因组序列,但是没有沼泽型水牛基因组序列,并且已发表的组装质量有限,无法满足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更深层次的细致分析,本文通过对两种水牛全基因组测序,构建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手段,找到两种水牛基因组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可能的表型效果。论文主要成果如下:
  1、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全基因组测序与参考基因组构建。利用Pacbio测序平台获得沼泽型水牛(~50X)/河流型水牛(~20X)三代长reads数据,纯三代组装得到~2.6Gb基因组,contig的N50为8.8/3.1Mb,contig的N50长度已经超过之前黄牛基因组组装UMD_3.1.1和Btau_5.0.1版本。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和Hi-C互作数据对contig进一步延伸,得到两种水牛染色体级别scaffold,scaffold的N50为117/116Mb,染色体数目和大小与之前研究估计一致。BUSCO评估显示基因组完整性为96.8%/96.0%。通过共线性分析发现水牛最大的1号染色体是由河流型水牛的4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融合形成的,而河流型水牛的4号染色体是由黄牛5号和29号染色体融合而成。
  2、基因组注释。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分别注释19,279/20,20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基因平均长度为43,778/39,912bp,编码区平均长度为1,662/1,408bp,每个基因内含子平均长度为4,581/4,380bp,超过90%的基因都有功能注释。两种水牛基因组的46%为重复序列,短散在重复序列(SINE)、长散在重复序列(SINE)和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分别占基因组12%、28%和5%,在两种水牛和黄牛中比例相同,说明水牛的这些重复序列没有特异性变化。
  3、基因家族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水牛和8种哺乳动物的直系同源基因以及旁系同源基因后,发现水牛属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中一共有850个基因,GO富集与能量代谢、转运和热应激相关。在这些基因中重点关注了ABCC家族和HSP90家族基因,ABCC家族的扩张对水牛ATP功能、肌肉发育和神经生成有影响。在HSP90家族中,HSP90AA和HSP90AB在两种水牛中都发生的复制扩张,可能与水牛的热适应有关。沼泽型水牛特有扩张包含229个基因,GO富集在精胺生物合成过程,精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AM D1基因发生了复制,可能会对沼泽型水牛肌肉发育有重要影响。河流型水牛特有扩张包含373个基因,GO富集在离子通道和Eph受体家族相关通路。4、进化分析。通过计算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之间单拷贝基因的Ks分布,发现两种水牛的的分化时间为113万年,远高于人类的驯化历史,所以两种水牛是独立起源的。用PSMC分析计算两种水牛的历史群体大小,发现在100万年前两种水牛的有效群体大小开始分离,距今100万年时处于Xixiabangma冰期,冰期时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加,南亚与东南亚之间形成开阔陆地走廊,这个时候南亚的水牛祖先可能迁徙到东南亚成为沼泽型水牛的祖先。正选择基因研究中发现了VPS16和CGREF1,可能与水牛的抗病和肌肉生长有关。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由于其极易被土壤中的金属离子固定,导致土壤中供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效态磷很少。为此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挖掘植物自身的磷高效潜力以及通过遗传学手段改良其磷吸收效率对缓解植物缺磷现状有重要意义。油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种植范围均较广的油料作物,其中尤以甘蓝型油菜为主。油菜对缺磷敏感。本研究首先收集前人根据自然群体筛选出的甘蓝型油菜磷高低效种质资源共30个品种,在此基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利用在江苏无锡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的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试验的土壤、水稻和小麦秸秆材料,采用实验室CO2浓度(360-400μ11-1)和高CO2浓度(1000μ11-)条件下淹水25℃培养,研究FACE处理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数量变化对土壤CO2和CH4排放产生的影响;FACE处理对水稻和小麦秸秆组成成分及其分解
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全球关注。本工作采用田间原位红外分析(IRGA,infra-red CO2 gas analyzer)、分根生长箱培养、静态箱采样、气相色谱(GC,gas chromatography)、同位素质谱等技术,依托中国FACE(Free Air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CO2浓度(Ambient; FACE,Ambient+
学位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Pst)侵染引起的一种重大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中国小麦安全生产。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是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而有性生殖是产生新小种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近期研究证实,小檗和十大功劳(全世界仅报道1种)是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的转主寄主。中国一些地区分布
盾蚧亚科Diaspidinae是盾蚧科Diaspididae最大的亚科,目前被分为4族230属,其中中国分布有2族45属。该亚科昆虫均为植食性,很多是重要的农林害虫。然而,有关中国盾蚧亚科的系统发育研究较少,大部分属的单系性未得到证实,属间特征间断模糊,系统发育关系不明。因此,开展盾蚧亚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对于了解该类群的进化乃至整个盾蚧科的系统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盾蚧亚科标本,
学位
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价值与调节其寄主或猎物密度的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寄生蜂来说,它们可以通过直接的寄生作用杀死寄主,也可以通过对寄主破坏性的取食杀死寄主。在自身不同的生理水平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寄生蜂的寄生和取食决策会随之改变。除了与寄生蜂自身繁殖相关的寄生与取食寄主之外,一些非繁殖作用同样能够影响寄主的种群数量。  本研究以短翅蚜小蜂Aphelinusasychis(Walker)和短翅蚜小蜂的两种
苜蓿已成为宁夏四大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为筛选适宜当地的抗病品种,本学位论文在宁夏固原开展了苜蓿病害调查,评价了抗病性,并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不同品种的综合特性,获得主要如下结果:  1.当地苜蓿病害共7种,分别为锈病(Uromyces striatus )、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春季黑茎病(Phoma medicaginis)、夏季黑茎
学位
糖草酯是一种高效的芳氧苯氧羧酸类手性除草剂,它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木科杂草有优良的防效,广泛应用于小麦、马铃薯、亚麻、甜菜、豌豆、大豆和棉花等双子叶作物田中,具有高效、易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可用来取代草甘磷、草特磷等对环境污染大的有机磷除草剂.国外在合成此品种时一般是以2-氯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化学拆分的方法来合成它,在国际生产中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其光学纯度不高,约为85﹪左右,国内尚无此品种
学位
为提高区域饲料资源甘蔗尾叶的利用率,本论文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一探讨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青贮甘蔗尾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内容二探究不同添加剂组合对荷斯坦肉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试验一 混合添加剂对青贮甘蔗尾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新鲜甘蔗尾被切割至2-3cm,进行如下处理,对照组:无添加剂(CK);试验一组:添加乳酸片球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木聚糖酶(T1);试验
围脂滴蛋白5(perilipin5,PLIN5)也称OXPAT、MLDP和LSDP5,属于Perilipin超家族的成员,主要存在于心脏、肝脏、骨骼肌等高脂肪酸氧化代谢组织中,PLIN5参与调节细胞脂滴内中性脂肪的合成及分解,主要在机体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选取同日龄瘦肉型猪-杜洛克猪和脂肪型猪-陆川猪为研究对象,克隆了PLIN5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检测PLIN5的启动子活性,比较两种猪P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