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雪崩动力学行为即是物理系统受外部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跨越多个尺度的间歇性反应,这类反应是非线性和非连续的,称之为雪崩信号。当远离平衡的系统在外部作用驱动下,系统内部的演化由短程局部转变为长程相关,这个过程是一种快速簇拥的雪崩行为。雪崩动力学与不同尺度的空间域的转换息息相关,现今,雪崩动力学已衍生为一个涉及复杂系统演化、材料科学、股票市场、神经网络、生物进化及地球科学等多领域的科学问题。雪崩行为的重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崩动力学行为即是物理系统受外部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跨越多个尺度的间歇性反应,这类反应是非线性和非连续的,称之为雪崩信号。当远离平衡的系统在外部作用驱动下,系统内部的演化由短程局部转变为长程相关,这个过程是一种快速簇拥的雪崩行为。雪崩动力学与不同尺度的空间域的转换息息相关,现今,雪崩动力学已衍生为一个涉及复杂系统演化、材料科学、股票市场、神经网络、生物进化及地球科学等多领域的科学问题。雪崩行为的重要特征为具有尺度不变性和临界性。在所观测尺度中物理机制满足相似的指标律。雪崩动力学遵循一些经验规律并在各自领域进行了改进与统一,最终将复杂的系统转化成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模型。在本博士论文中,我们将雪崩动力学应用在了准脆性煤岩材料的失稳破裂中,并采用声发射监测技术获取由外部力学作用引起的损伤信号。由于岩石内部破裂机制与地震的触发机制的相似性,地震统计规律同样适用于这一系列离散的小尺度雪崩信号。因此,针对这类实验室尺度的“地震”信号,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雪崩动力学在固体灾变问题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详细阐述雪崩动力学在固体材料变形破坏试验及数值计算的研究现状,介绍本论文框架、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定义雪崩效应点过程相关的基本属性和概念,建立基于点过程的时间关联性的检测方法。针对雪崩事件的无标度行为,介绍一种稳健的临界指数估计方法-最大似然估计。本章内容主要为后面章节的统计和检验方法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介绍声发射系统工作原理,并以声发射信号为研究对象总结岩石雪崩效应的地震统计经验规律((1)Gutenberg-Richter定律;(2)等待时间(Waitting-time)分布;(3)大森(O’rime)定律)。结合实验室尺度“地震”与真实地震参数分布关联特征,验证统计分布的无尺度特征及普适性,最后对时间关联性进行检验。第四章首先基于岩石非固定临界点特征导致的最大似然曲线分布差异,提出三类最大似然的临界指数的分布模型:(1)纯幂律分布(Pure power-law);(2)临界指数的融合效应(Exponential mixing);(3)临界指数的阻尼效应(Exponential damping)。最后将三类理论曲线与岩石声发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与论证。第五章以煤和砂岩的复合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声发射绝对能量作为信息载体,探究两种不同介质的临界固定点相互作用机理。首先,验证不同试样尺度下的幂律无尺度特性;其次,探究复合岩破坏的最大似然曲线分布特征,并结合第四章理论结果,揭示临界指数融合效应作用机理;最后,分析介质间信号传递规律,深层次了解介质间相互作用机制。第六章揭示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岩石破裂的非固定临界点行为。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不同的应力路径和加载后期声发射叠加效应(Overlap effect)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并对岩石进行蠕变加载及应力循环加卸载的雪崩统计学研究,从而深入了解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临界指数浮动特征。第七章基于岩石内部状态与临界指数的关联性,介绍雪崩效应在岩石损伤过程中的两个应用:(1)基于声发射及核磁共振的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微观结构劣化特性影响研究;(2)基于声发射的热损伤对花岗岩微观裂化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雪崩临界指数反映的损伤程度与岩石力学参数,核磁共振参数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并存在对应的函数关系。最后,第八章总结了整体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此外,还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集中供冷系统由于其节能性、环保性、消减电网负荷、节省公共区域面积、美化建筑外观等优点,正越来越多的成为当前大型公共建筑采用的一种制冷形式。集中供冷系统主要包含能源站、蓄冷、空调末端等主要设备。为了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节能运行,需要设计并运行高效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然而当前集中供冷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架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种控制架构面临系统建模困难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当前相关研究主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西部地区延伸。我国西部地形起伏度大,公路、铁路面临大量隧道的建设,其中不乏长大隧道和螺旋隧道。当两地之间海拔高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螺旋隧道降低两地之间公路的坡度,提高行车安全,同时,螺旋隧道还可以在较短距离内爬升较大的高度,有效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山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然而,螺旋隧道特殊的线型使得施工区域污染物扩散和运移不
常规水处理流程通常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步,絮凝是其中重要一环。絮凝处理效果很大程度影响后续的处理工艺和出水水质。近年来,随着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领域对高性能、高效率和多功能的絮凝剂的需求日益增长。絮凝剂的杀菌作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絮凝剂的杀菌过程、杀菌机理、杀菌效果和杀菌广谱性有待深入探究。此外,絮凝后对水体中细菌种类的高效、准确识别也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首先研究无机混凝
氨,作为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化肥,而且也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氢能源载体。从经济发展与人类科技进步的角度考虑,开发绿色高效氨合成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电化学固氮合成氨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氮气和水)、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洁净的电能作为该技术的驱动力,能够很好地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相兼容,有望实现分布式、模块化合成氨。然而,当前限制该技
冲击载荷是机械系统和武器装备长期面临的技术难题,而传统的被动缓冲器通常是利用横截面积可变的节流小孔产生阻尼力来吸收冲击能量,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被动缓冲器只能对某种特定的冲击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多工况的冲击问题。磁流变技术的出现为自适应缓冲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然而,以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fluid,MRF)作为控制介质的磁流变缓冲器(MR
覆冰对输电线路绝缘子电气外绝缘特性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冰面交流电弧特性、数学模型和人工覆冰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进行大量研究,但研究冰面交流电弧特性的电弧长度较短、自然覆冰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结合我国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需求,在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系统地开展了不同电弧长度(10~60 cm)的交流电弧特性研究;在雪峰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了自然
化学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离不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复杂的反应机理,而动力学理论模拟则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运用动力学方法对三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动力学相关信息,从而帮助人们从微观层次上更进一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本文的第一个反应体系是OH+H2O反应。OH+H2O→H2O+OH这一对称性反应,在大气化学、燃烧化学、星际化学、环境
关节软骨作为人体膝关节的应力传递组织,在日常生活和竞技运动时承受和传递力学负荷,并减少和缓冲股骨和胫骨的震动和冲击。研究显示,当膝关节过度运动、负重或受到严重创伤时,软骨组织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破坏,继而引起组织反复炎症和疼痛,从而引发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常态,OA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55岁以上人群中高达80%。OA是一种累及软骨、骨和骨
随着工程技术的成熟和抗震需求的提高,单一阻尼特性材料组成的结构已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由不同阻尼特性材料组成的混合结构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钢-混组合结构、设置阻尼器的耗能结构等。混合结构的阻尼矩阵不再满足与质量矩阵、刚度矩阵的比例关系,设计规范中常用的基于比例阻尼假定的抗震设计方法,亦不再适用于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地震作用效应的求解计算。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的动力反应在采用数学动力
髓核组织(nucleus pulposus,NP)退变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退变的NP内,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能力下降,NP细胞发生凋亡和衰老,最终导致NP的结构和功能丧失。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可以通过催化ECM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共价结合来帮助ECM维持其稳定性和强度。研究发现,LOX可以促进软骨细胞ECM合成,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