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17C(interleukin17C-IL,17C)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探讨IL-17C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50例(鼻息肉组),同期住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申隔成形术并切除的申鼻甲膜标本10例(对照组)。根据HE染色结果,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C在鼻息肉组织以及对照组黏膜中的表达,分析不同类型鼻息肉中IL-17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在鼻息肉组中,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24例(48%),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26例(52%)。2.IL-17C主要在鼻息肉组织的上皮细胞申表达。IL-17C在鼻息肉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C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在非嗜酸性粒细胞型中的阳性率为73.1%,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20%,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IL-17C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评分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C是参与CRSwNPs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有望成为鼻息肉治疗的一个新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