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动力绳系是一种新概念航天器,其通过与空间地磁场和电离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无燃料推进,在空间碎片清除、废弃卫星降轨、卫星编队飞行等空间任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轨道上运行的电动力绳系为研究对象,对电动力绳系的摆动动力学与控制、轨道动力学特性等内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研究了非倾斜偶极子模型下电动力绳系的摆动动力学特性。基于电动力绳系为张紧状态的假设,建立了电动力绳系的哑铃模型,推导了该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力绳系是一种新概念航天器,其通过与空间地磁场和电离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无燃料推进,在空间碎片清除、废弃卫星降轨、卫星编队飞行等空间任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轨道上运行的电动力绳系为研究对象,对电动力绳系的摆动动力学与控制、轨道动力学特性等内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研究了非倾斜偶极子模型下电动力绳系的摆动动力学特性。基于电动力绳系为张紧状态的假设,建立了电动力绳系的哑铃模型,推导了该模型对应的电动力绳系摆动动力学方程。采用不动点迭代法求解得到了强非线性摆动动力学方程的周期解数值解。通过Floquet原理对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了判断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精细化积分方法来计算迁移矩阵。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的周期解均为不稳定的,且不稳定性的强弱与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轨道高度以及电流参数等参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另外,以对周期解不稳定性的影响为指标,研究了系统的主星质量、子星质量、绳系质量以及绳系中的电流等系统参数对电动力绳系摆动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了13阶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下电动力绳系的摆动动力学特性。在进行分析时,将面内角和面外角对应的广义力考虑为非倾斜偶极子模型与地磁场高阶项对应的广义力的叠加。比较了13阶地磁场模型和非倾斜偶极子模型的差异、二者造成的广义力的差异。将该差异视为对偶极子模型下动力学方程的扰动,对系统的摆动动力学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不同电流参数、轨道参数对应情况的算例,得出了高阶地磁场项扰动对系统的摆动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基于扩展时滞自同步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虚拟控制项,求解得到了13阶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对应的摆动动力学方程的准周期解。采用Floquet理论,对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了判断,并通过失稳时间验证了判断结果。运用仿真算例得出了该模型下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轨道高度以及电流参数对摆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通过控制电流产生的安培力来实现摆动控制的方法。基于扩展时滞自同步控制方法,提出了仅通过控制绳系中的电流实现系统摆动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对控制域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控制方法中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圆轨道、椭圆轨道、赤道轨道以及存在测量噪声等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建立了电动力绳系摆动运动控制的最优控制模型,介绍了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的Radau伪谱法。以周期摆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作为算例,验证了该摆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展示了切换过程中的控制电流方案和子星机动范围。研究了考虑摆动的电动力绳系轨道动力学特性。建立了用春分点轨道要素形式描述的电动力绳系轨道摄动方程,分析了摄动力特性。将轨道摄动过程中电动力绳系的摆动考虑在内,以周期摆动作为其初始摆动状态,研究了系统降轨过程中轨道要素变化的特点。用降轨时间来衡量电动力绳系的降轨效率,研究了系统参数对轨道动力学的影响。综合考虑系统参数对摆动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实际发射和空间运行中的其它因素,对电动力绳系的设计提出了建议。电动力绳系的摆动是不稳定的,会影响其轨道动力学。因此,提出了在降轨过程中进行摆动控制的降轨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小型无人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具有非线性、欠驱动和非最小相位等特性,控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差,其自主飞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控制问题,经典与线性飞行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平台为基础,采用非线性建模和非线性参数辨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致力于获得准确性更好、鲁棒性更强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一种全新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ypersonic Glider Vehicle,HGV)具有高速度、高机动、高射程的优势。本文以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为对象开展优化设计研究,针对其几何建模的复杂性、气动计算的耗时性、迭代优化的非线性以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开展了基于自由变形(Free Form Deformation,FFD)和代理优化(Surrogate-Based Optimization,SBO
本文以旋转爆震发动机为研究背景,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爆震波通过弯曲壁面的传播特性及其机理研究,特别是对弯曲壁面下爆震波的反射与衍射过程,以及环形通道中爆震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对各传播现象中的爆震波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爆震波通过弯曲凹形壁面发生的反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发现了爆震波的反射与激波反射相似但又存在差异,并认为这是由爆震波后的化
推进剂管理是卫星在轨加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在轨加注过程中表面张力贮箱的推进剂管理强化为研究背景,针对卫星轨道快速机动和高流速加注过程中的液体晃动、流动和溅射问题,提出了基于贮箱内表面亲疏水改性的快速导流管理思路,对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铺展和迁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得到了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铺展和迁移规律,为未来推进剂管理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为推进剂强化管理的实现方法提
直升机是军民两用的低空飞行器,具有机动灵活、对起降环境要求低的优点,相比固定翼飞机具有更加良好的飞行适应性。因此,在航空测绘、紧急救援、反恐维稳、特种作战、反坦反潜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直升机传动系统无法冗余备份,工作在重载、变载环境下的传动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往往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直升机主减速器中,行星轮系是与主旋翼直接的关键动部件,行星轮系的正常运行是直升机安全飞行的重要保证。但是行星轮系
拓扑优化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计算工具,能够在给定设计空间内寻找到满足约束的、目标性能最优的结构拓扑构型,是结构轻量化设计的最有力的方法,在航天器结构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产品对“形状拓扑一体化”、“CAD/CAE集成化”与“拓扑描述参数化”的需求。如何对结构拓扑进行合理描述,使之能够实现与CAD的集成,提高优化效率,便捷地控制几何特征,并解决具有挑
航天器电磁编队是一种新概念航天器编队技术,其核心是利用星间电磁场作用产生的耦合电磁力来维持或改变编队构型。与传统基于推力器的航天器编队相比,电磁编队具有无推进剂消耗、无羽流污染,以及连续、可逆与同步控制等优势,在对地监测、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电磁力作用的特殊性以及航天器电磁编队动力学模型的强非线性与强耦合性,给航天器电磁编队控制在理论与方法上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航
复合材料铺丝整体进气道与国内目前应用的金属组合进气道相比,能大幅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及密封性,进而达到结构高效、减重的设计要求,也更适合承受进气道部位的充压、油压、锤激波及噪声等复杂载荷工况,同时为了减少进气道内表面电磁缺陷,结合进气道内表面功能层采用隐身结构,可实现进气道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消除进气道内表面涂料脱落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安全性及耐久性。针对异形复合材料铺丝进气道结构特
空间碎片极大威胁太空安全,近年来,大型低轨小卫星星座的迅猛发展使空间碎片治理面临更迫切的现实需求。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提出,低轨卫星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应该通过主动降轨等处置措施将剩余轨道寿命限制在25年内,这是实现空间碎片减缓的关键。论文以对该25年准则的落实和监管需求为牵引,研究基于历史轨道数据的低轨卫星机动检测方法,并开展面向空间碎片减缓的任务后处置行为识别与行为评估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
日益复杂的世界局势对飞行器的性能及任务形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基于各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攻防领域的大量投入和激烈角逐,为了在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势必需要新思想新概念的引入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智能变形飞行器概念及高超声速飞行器概念作为重要非对称手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变形飞行器技术和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交叉融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系统地开展了变形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