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话对姜夔词的接受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gang3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夔的接受批评是传统词学接受研究领域中历时颇为久远的论题,早在南宋末年时,张炎、沈义父就对姜夔进行了早期的接受批评。姜夔的接受情况在元明鲜见后,又在清代进入了接受高峰期。清代词话中对于姜夔的接受可谓浩如烟海。从词风、词境、社会功能、寄托、正变观、尊体等维度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接受系统。清代作为中国古典词学的集大成时期,不仅词论家层出不穷、词话作品丰富,而且大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因此笔者有意识地选择清代词话作为背景,对姜夔词的接受情况加以考察。这不仅能够对姜夔词的接受情况有较为全面整体的把握,也能对清代词学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以清代词话为文献基础,辅之以序跋、论词诗、论词词、往来书信等,对姜夔词在清代词话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辨析。借助完成姜夔词清代接受史的书写,达到更为清晰地把握清代词学发展脉络的目的。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清代词话的整理工作和理论特征,以及对清代词派发展、姜夔清代接受情况加以大致梳理。清代词话整体上呈现出门户之别、系统化等特征,这是考察姜夔词接受情况的重要切入点。清代词话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因而既要对清代词话有宏观的认识,又要对重点词派、词论家加以研究。目前学界对清代词话的整理工作已经起到了梳理、保存清代词学资料的作用,但各本词话中的具体内容、相互关联、理论争议等还需研究。本章虽然已对清代词派和姜夔清代接受已进行了大致梳理,但此次工作仅停留在把握时代整体脉络上还远远不够,仍要兼顾重点和局部的特殊性。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沿着清代时间轴,对明末清初、清中期、晚清三个时期内,各个重点词派、词论家对姜夔的接受情况进行整理研究。第二章主要选取清初云间、广陵、阳羡三个词派中的代表词论家进行研究。本章在明词衰微的大背景下,对陈子龙、王士禛、陈维崧等代表词论家的词论和姜夔词的接受情况加以考察。这一时期各个词派虽尚处于明词复古思潮的束缚中,但其词学思想已经有所发展,对姜夔词的接受数量呈上升之势,相较于明朝,清初时期对其词艺术成就已有所认可。因而,这一时期是清代词学和姜夔在清代接受的蛰伏期。第三章主要论述清中期浙西词派理论的创立、发展和后继。通过借助对朱彝尊、厉鹗、郭麐、吴锡麒等人的词论及对姜夔接受情况的研究,深入把握清代词学发展和姜夔接受情况中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清代词学已然突破了明词的束缚,词学理论进入了繁盛期,对于姜夔的接受更是达到了历史巅峰。这一时期是清代词学的发展期,姜夔历代接受中的高峰期。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晚清常州词派的发展历程与词学理论,以常州派词论为背景,研究晚清时期对姜夔的接受情况。本章主要是在常州诸人词论的基础上,对张惠言、周济、陈廷焯、况周颐的正变观进行辨析。清代词学发展于此时达到巅峰,词论丰富而深入,姜夔接受情况趋于客观理性。这一时期是清代词学的高峰期,姜夔接受的平稳期。结语部分总结了清代不同时期,不同词派的诸多词论家的词学思想,以及姜夔接受情况的发展变化。通过辨析其中的对立和渗透,探讨了清代词学与姜夔接受的相互关系。二者的互相影响颇为复杂,涉及词学背景、宗派意识、正变观念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清代词人对姜夔的接受持主动与肯定的态度,体现了清代词学系统化的特征。
其他文献
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菌发酵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合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阶段探讨了液固比、装液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酿酒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文化碰撞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社会融合。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汉语方言大词典》、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本文以广州、深圳、东莞三大人口超千万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方言距离为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研究其如何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的同乡团伙犯罪行为。研究表明,方言距离与流动人口同乡团伙犯罪显著正相关,同群效应是文化差异增加流动
本文以中国网民为考察对象,在控制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因素的条件下,探究网民接收时政类信息使用的媒介情况与他们对政治社会现状满意度之间的关联。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我国政治社会满意度大体向好,呈现积极态度,多使用官方媒体接收政务类信息的网民对我国政治社会现状更满意,而更多使用自媒体接收政务信息的网民则更多呈现不满意的态度。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经济报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媒体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党刊而言,怎样创新重大经济主题报道思路和方式,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一道重要命题。长期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的“四有”探索,是南方杂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南方杂志在重大经济主题报道中的出圈密码。
目的:探索将中医管理元素纳入急诊管理中,构建中西结合的医疗协作机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救治与急诊专科医学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构建包含中医管理元素的医疗协作管理流程,应用于管理方案中,比较两组急诊科管理质量评分,对两组医务人员开展综合工作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诊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创新与变革,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教学辅助工具,充分凸显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也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融合,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美术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信息化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有效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
黑木耳是我国珍贵的药食兼用的胶质真菌,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他营养物质也较丰富,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等方面。本研究以纯化后的黑木耳胶原蛋白为原料,利用氨基酸分析、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谱、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差示量热扫描(DSC)及扫描电镜对黑木耳胶原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胶原蛋白甘氨酸含量占比较大,脯氨酸含量为8.4%
本文聚焦于出现在微信公众号这一场域之中的底层自述,试图探究当底层群体挣脱他人代言能够自我述说时,他们将形成怎样的叙事图景,这样的述说对于底层群体而言具备怎样的意义又存在怎样的问题,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基于对底层自述文本以及自述文本下方的读者评论等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微信公众号中的底层自述者多热爱文学且拥有强烈的叙事主体意识,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使他们完成了从叙事客体到叙事主体的转变。底层自述文
<正>沙陆墟先生是优秀的无锡籍通俗文学作家,他的小说情节一般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其中民国是其小说故事展开的重要时期,占据了20部小说中的10部。在这些作品中,《少妇过瑛》与《魂断梨园》又是较为特殊的两部,它们存在很多相似性。这两部小说都是以民国为历史背景,以苏南为地理背景,主要人物又都为女性,且都与历史史实有关,情节并不全部出于虚构。
期刊
王十月的小说创作,历来被归属为“打工小说”,但实际上,打工题材只是占据了他创作内容范围中的一部分。王十月已经将其创作的眼光,放眼至整个底层之中。他力图以先锋的现代性实验写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相结合,注重继承历史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与文学的批判性职能,在前人的创作思维开拓中,探寻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写作创新思路。王十月的底层创作观念,可大体概括为真实观、人文观、批判观这三类。且三类观念并非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