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大一新生入校所上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对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基础》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更易被学生接受,理应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当前《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对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做过研究,但《基础》课教学仍面临着教学实效性低下的尴尬局面。鉴于此,本文在充分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调查,系统分析了《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理由、选题的意义、国内有关《基础》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以及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 第二部分:关于《基础》课的相关概述。该部分阐述了《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评价标准,并阐释了《基础》课的课程特点以及开该课程的必要性,为文章的进一步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该部分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基础》课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做了全面分析。在肯定《基础》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基础》课在受教育者、教育者、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四部分:《基础》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该部分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五方面对影响《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第五部分: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措施。该部分在提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创新课内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该部分即是本文的逻辑归宿,也是本文实践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