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矿集区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研究——以铜陵地区隐伏矿找矿预测研究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632709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研究内容主要结合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的专项研究“中国重要成矿带找矿模型及技术方法”下属的“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与成矿研究”(编号:1212010561607)。大型矿集区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研究多年来一直是现今地学勘探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大型矿集区是矿产资源产出的重要基地,对满足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勘探事实说明,在已开发老矿山(或矿集区)的深部和外围发现新矿床、扩大资源储量有较大的潜力。加强对矿集区接替资源的研究和勘探评价是扩大矿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对缓解目前老矿山的资源危机意义重大。 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寻找隐伏矿?如何对隐伏矿进行定位预测研究?对国内外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发展现状及我国建国以来隐伏矿的发展过程的分析表明,我国隐伏矿定位预测理论研究是应用综合技术方法定位预测的基础,目前急需结合成矿理论加强综合方法技术优化组合的研究。 通过对隐伏矿找矿与大比例尺定位预测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阐述了开展隐伏矿找矿的基本思路为:必须首先加强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拓展找矿新思维,同时坚持综合方法技术勘查,充分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探讨了进行隐伏矿大比例尺定位预测的具体手段,提出在开展重要成矿带中比例尺(1∶50000)综合立体成矿预测和大比例尺(1∶2000~1∶10000)立体地质填图中应加强综合物探的作用。应用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初步建立了中比例尺狮子山矿区(1∶50000)和大比例尺(1∶10000)的冬瓜山矿床的三维立体地质模型。 从矿田分布看,铜陵大型矿集区内由西向东依此为铜官山、狮子山、新桥、凤凰山和沙滩角五大矿田。其中狮子山矿田是我国目前勘查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深入研究的理想场所。 岩浆侵位和矿田以及矿床的产出主要受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与其上盖层的北东向构造控制。铜陵矿集区在矿田和矿床尺度上,位于表壳浅带的“行、列、汇”构造样式是热液脉型矿床(体)的重要控矿构造,而不同尺度控矿构造的有机结合,则是该类型矿床形成的最重要的构造机制。根据控矿特征,矿田构造可分为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三者的深度分别为0~1km左右、1~3.0km左右和>3.0km,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当三者完全产出时则构成了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分析了狮子山矿田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确定了地层、岩体、构造等控矿因素与隐伏矿的关系,通过对冬瓜山及东狮子山典型铜矿床的解剖和对已建立的狮子山矿田“多层楼”或“多位一体”成矿模式的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和标志。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在基础地质、物化探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和引进新的高精度地震和电磁法等勘探技术进行深部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同时注重对老资料的的客观性评价研究,关注覆盖区隐伏矿的定位预测研究。 通过对60km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已有资料的综合解释,查明铜陵矿集区总体呈双层地壳结构,地壳厚约31-33公里,下地壳厚度变化较大(10-20km);发现矿集区北部下地壳(4-11s,TWT)呈现多组倾向相反的“层状”强反射,是伸展环境下岩浆多次底侵的直接证据。 发现矿集区上、下地壳之间(4-7s,TWT)存在向南倾斜的巨型强反射带,证实上下壳之间存在巨大规模的拆离带。该拆离带为岩浆侵入和岩浆房发育创造了空间条件,从而使矿集区下形成巨型穹隆状岩基。 发现铜陵矿集区上地壳出现由褶皱、冲断和侵入构造造成的复杂的弧形反射,在复杂弧形反射下方出现反射透明区,证实了浅部巨型岩浆房的存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始于浅部巨型岩浆房的岩浆侵入活动,整体上,“深部在中间集中,浅部向两侧扩散”。该巨型岩浆房从根本上控制了铜陵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通过狮子山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和层析成像研究,初步查清矿集区主要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如五通组顶面)的空间展布形态,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发现上地壳盖层出现非耦合变形,强—弱地层在变形过程中形成层间滑脱带。揭示出层间滑脱带为低粘度岩浆和含矿气液的重要通道. 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狮子山矿区地物化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隐伏矿定位预测的重磁找矿模型,在预测区开展了以找深部及边部隐伏矿的综合高精度重、磁和电法新技术勘探研究,并依据勘探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勘查的大比例尺工作预测靶区三处:乌栗山靶区、前冲靶区和桂花冲靶区。 通过对以往狮子山矿田勘探方法技术手段的分析研究,结合本次综合物探勘查和新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了进行深部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方法技术及合理选择方法组合的原则,指出具有大探深、高分辨率的物探方法技术虽然很关键,同时也强调了进行综合勘探方法组合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针对桥门式起重机箱梁带纵向肋薄板的屈曲失稳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起重机结构轻量化仿生箱梁的力学耦合机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上,开展如下研究:基于《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对加筋肋截面惯性矩的限定公式,推导出矩形截面肋条的高度hs与厚度bs的关系式,得到刚性肋最小高度值h0的表达式,作多组出hs-bs曲线图。h0的意义为:对矩形肋而言,当母板尺寸、区格数一定时,存在一个刚性肋最小高度值h0,当肋条
黄河黑山峡是黄河上游水利开发条件较优越而尚未开发的河段。前期的勘测工作表明位于峡谷出口上游2km的大柳树坝址区存在大面积、大深度岩体破坏现象。 作为坝址区大型水
运用Burgers粘弹性模型,分析了桃园煤矿F2断层带内巷道开挖后的蠕变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已有的钻孔岩芯数据,分析了F2断层的产状;对断层带内的部分样本做了x-衍射测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困难导致故障类型难以辨识的问题,提出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GG(Gath-Geva,GG)聚类的轴承故障诊断
本文对垦利油田的构造特征和勘探潜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主要是综合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资料、生产动态资料以及动态监测资料,结合本油田的区域地质特征及沉积背景,对垦
辽宁省八家子多金属矿山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台褶带的山海关台拱的北缘,燕辽沉陷带的北东端,属五指山一虹螺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西段。该矿山是一个老矿山,已有50多年大规模开采
复杂的地表采集条件是地震数据处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地形高程起伏变化较大,以及近地表低速层速P度的横向变化,是导致反射地震数据非双曲时差特征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后续速度
利用CDEM力学计算软件中的颗粒流离散元计算程序,结合野外踏勘与室内试验得到的数据,对洒勒山高速远程滑坡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由蠕变导致下方滑体失稳滑动后在上方滑体下部形成临空面,致使上部滑体锁固段应力高度集中而被剪断带动上部滑体整体滑动的分段式高速远程滑坡滑动的整体过程,模拟后的得到的滑坡物堆积形态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同时将高速远程滑坡的控制因素为滑面控制因素与滑体控制因素,并基于CDEM的二维与
学位
现阶段我国工业尚未跻身工业强国行列,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异,虽然我国数控机床龙头企业——沈阳机床推出了i5系列,但是市场并未买账。部
论文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潜山的勘探现状,运用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油藏描述等理论方法,研究西斜坡中段前中生界潜山的基础地质条件,从生、储、盖、圈、运、保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