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书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秦汉到隋唐,尚书由一个文书小官发展成为三省行政系统中的一极。在如此巨大、深刻之演变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而在此段中,鉴于北朝与隋唐的历史衔接意义,北魏一朝及稍后的尚书制度,尤值重点考察。北魏为鲜卑拓跋氏政权,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最后一个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它也是当时少数民族政权中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民族。但其在此后的发展中,却扮演了极重要的历史角色。自道武帝起,北魏统治者征伐四方,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以孝文帝改革为标志建立起了汉化政权,成为北朝民族融合的熔炉。因此北魏一朝,汉化是其发展的重要线索。尚书制度作为汉族政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成为北魏汉化改革中一个主要的吸收对象。然而,在其汉化道路上,民族矛盾反复出现,权力纷争时刻存在。北魏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与汉化中的矛盾冲突相互照应,伴随着汉化的起伏而曲折前进。本文通考尚书制度在北魏一朝的发展变迁,并通过突出其与汉化进程交叉、互动,揭举北魏尚书制度发展的特点。第一、二章论述北魏前期汉化中尚书制度的发展。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尚书台建立,不少汉族士人被任用。此时拓跋政权刚入中原,不少原始部落的制度还残存着,抵制汉化的鲜卑贵族势力也很强大。在鲜卑贵族势力与汉族士人的矛盾斗争中,尚书制度在道武帝一朝时置时废,到明元帝时,则被废除。世祖太武帝初,尚书制恢复。但由于鲜卑贵族对汉文化的排斥、拓跋统治者与汉族士族之间的互不信任,这时期尚书台权力被鲜卑贵族垄断,汉族士人时或遭到屠戮。第三章论述北魏中后期(孝文帝改革前后)尚书制度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太和改制,快速推进了汉化,对民族大融合起了重要作用。尚书制在这次改革后被“颁为永式”。经过北魏前期、中后期的发展,至此北魏摹仿晋制建立了一套带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尚书制度。北魏尚书省分为上省、下省;录尚书事位在尚书令、仆射之上,握有实权;尚书省长官多为拓跋宗室或鲜卑贵族所任,有时成为荣宠之位,不负实际责任;北魏尚书各部曹数众多,分工细致。孝文帝急速推进汉化的改革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北魏后期六镇起义爆发。此后尚书省逐渐成为权臣执掌朝政的象征。最后一章略论尚书制度在北齐、隋代的发展。北魏灭亡后,尚书制在北齐、北周继续发展。北齐的尚书制度基本沿用孝文帝改革之后的制度。北齐高氏依靠六镇鲜卑势力夺取政权,胡风日盛,汉化出现倒退。隋代承北周而建,但制度上多采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这反映了北魏尚书制的发展已成为制度遗产而被隋朝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