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R-2新增频率观测东亚地区无线电频率干扰识别与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co_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全球水环境变化观测任务卫星(GCOM-W1)搭载的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2)与其前身AMSR-E相比,新增了7.3 GHz这一频率,目的是为了缓解低频无线电频率干扰(RFI)的影响。为了研究新增的7.3 GHz通道观测是否存在RFI干扰,及其形成原因,本文利用2014年8月1日至16日AMSR-2的观测亮温资料,采用谱差法及双主成分分析法(DPCA)重点对东亚地区陆地和洋面上低频7.3GHz的无线电频率干扰进行识别与分析。谱差法研究发现东亚陆地上部分区域7.3 GHz通道观测存在无线电频率干扰源,其中韩国京畿道、大邱市,孟加拉国,越南及柬埔寨东南部地区的干扰源是稳定、持续的地面主动源,不论是升轨还是降轨观测污染都始终存在。而日本地区7.3 GHz通道RFI仅出现在AMSR-2升轨观测上,降轨观测则几乎不受干扰。分析其RFI分布特征发现,无线电频率干扰污染区的位置与强度随时间、辐射计扫描角度周期性变化。进而确定影响日本地区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地面反射的静止通信/电视卫星信号对星载微波被动传感器观测的干扰。采用DPCA算法识别出的夏季东亚陆地地区7.3 GHz通道RFI污染与谱差法识别的结论基本一致,识别出的RFI污染区位置、强度及时间变化特征几乎相同。这也说明谱差法和DPCA算法对识别夏季RFI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效果相当。只是DPCA算法识别出的RFI污染面积在某些区域比谱差法识别出的RFI污染面积偏小,尤其在越南、柬埔寨东南部及孟加拉国这三个地区。但来自反射静止通信/电视卫星信号造成的RFI污染(如在日本岛地区),两种算法识别出的RFI污染区面积没有明显的差异。DPCA算法对冬季陆地7.3 GHz通道RFI的识别效果要远远好于谱差法。谱差法虽然计算简单、高效,但对高纬度地区冰雪下垫面RFI识别时会产生大量的虚假RFI信号,即将冰雪等散射地表误判成RFI信号。而DPCA算法则不会产生误判,能有效地将冰、积雪覆盖区域RFI识别出来,适应性更广。东亚洋面区域,RFI污染主要出现在日本岛西南端对马海峡、日本岛北侧海沿岸及九州岛冲绳附近与琉球群岛周围,同样只在升轨出现,降轨未观测到干扰,其污染主要是由洋面反射的静止通信/电视卫星下行信号造成的。
其他文献
复杂网络自适应同步的研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学科领域,如工程学、生命科学、传播动力学等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具有时滞的复杂网络中,探讨了自适应同步问题。众所周知,时滞有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扩张算子不动点问题的两类混合算法、变分不等式问题与多值变分不等式问题的投影算法和分裂等式问题的自适应投影算法,分析了几种算法的收敛性。内容主要分
本文首先根据上解与下解的新定义与Schauder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三阶两点边值问题x’’’(t)=f(t,x,x’,x’’), x(a)=A,x’(a)=B,x’(b)=C的解的存在性,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有价值
本文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在Lipschitz连续强单调条件下逆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然后,利用逆变分不等式与变分不等式的等价性,给出了求解逆变分不等式的双循环算法和松弛
本论文提出两类新算法来研究非扩张映像不动点问题.首先提出一个修正CQ算法的交替投影迭代算法,这个新算法避免了在复杂闭凸集上投影算子的使用.然后,提出另一个新算法:广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指数除数函数P(n)在全立方数集上的均值问题。论文主要运用三维除数问题及Perron公式,得到了该均值问题的渐近公式,丰富了关于指数除数函数性质的结果,并对其
在描述随机动力系统的渐近行为中,随机吸引子是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主要研究随机Ginzburg-Landau方程在有界区域和无穷格上的随机吸引子的存在性.论文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
近几十年,随着大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快速的发展,复杂网络的研究受到不同科学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网络涉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互联网、电力网络、
为了进一步认识强雷暴中复杂电荷的形成过程,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STEPS计划中2000年6月2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讨论了正地闪频发需要的条件,分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