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生视角的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yan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STEM教育的发展与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是保障STEM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教师评价,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挥棒与风向标,是发展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发挥评价支持专业成长的价值,需要专业化、精准性,也需要伴随性、发展性。然而,但我国目前面对STEM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尚未形成这些特质的评价体系。首先,聚焦教师教学工作场景中的教学表现开展评价符合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情境性与特殊性。因此,采用表现性评价更能够客观映射教师教学胜任力、准确把脉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点。同时,为了体现评价的伴随性与发展性,需要与教师的常态教学工作相结合,而教师授课中的学生评教,以及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都是反映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数据支撑。因此,整合学生视角,将能够为STEM教师提供持续反思与教学改进的证据支持。基于以上论述,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教研技术为过程性数据采集提供的可能性,本研究以STEM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内涵与流程,并整合学生评教及学习表现数据进行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开发、实践及有效性验证。为了完成这一研究目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背景、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首先,本文从研究背景论述入手,详细阐明为什么要整合学生视角开展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的体系构建,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其次,本研究分别对STEM教师、教师教学胜任力以及教师表现性评价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本研究结合研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环节首先对STEM教育与STEM教师、教师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内涵和国际研究现状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概念和研究现状梳理。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对整合学生视角数据开展教师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与结论提炼,归纳出学生视角数据在教师评价中的优势与局限,为后续设计相关学生视角的STEM教师评价工具与整合体系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方向。(3)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为进一步对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能力内涵进行挖掘,该章首先整合了丹尼尔森的“教学框架”(Framework For Teaching)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进行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的界定,同时对每一个二级维度能力进行指标描述。接下来,本研究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对能力标准进行论证与修订,最终提出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4)STEM教师表现性评价体系设计。该环节研究主要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流程,从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价规则三要素出发进行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设计。最后,运用专家法,并使用斯蒂金斯提出的评价量规质量分析框架对所有量规进行了质量验证。(5)学生视角下支持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的工具设计。本研究共设计了两项整合学生视角的STEM教师评价工具。第一个工具是学生评教问卷,本研究在对学生评教存在局限的深入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评教问卷开展3轮迭代优化设计,形成了最终的面向STEM课堂的学生评教问卷。第二个工具是学生学习表现评价量规,笔者通过课堂评价实践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量规的有效性。最后,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炼出两个工具的设计与使用原则。(6)整合学生视角的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系统原型设计。该环节重新梳理了学生视角数据与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维度的对应关系,进而体系化地构建了表现性评价的系统原型。该系统原型包括STEM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中核心用户角色分析与功能设计、系统的工作流程、数据采集、分析与可视化策略四个方面。(7)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验证。本研究从评价体系的形式化维度和集权化维度对本研究所设计的整合学生视角的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体系进行专家论证。专家论证结论充分肯定了评价体系的优势,并对在实践中提高应用效果提出了机制设计等方面的建议。本研究遵循了系统的表现性评价设计、实践与验证流程,形成了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表现性评价体系、学生视角教师表现性评价工具等研究成果。本研究探索了学生视角数据在教师评价中的可为路径,学生视角数据在STEM教师评价中的作用策略、工具设计与实践应用成为本研究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之处。其次,本研究根据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流程构建了系统的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体系,从评价实践性、情境性、系统性等方面实现了STEM教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创新。
其他文献
随着大型风电基地的不断建设,富含风能的地区电网逐渐形成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格局。风电的大量接入使送端电网调频调压能力下降、安全裕度减小,单一交流故障将引发有功不平衡,进而可能导致功角稳定和潮流转移问题。现有紧急控制手段主要包括电气制动、快速汽门调节和切机切负荷等手段,依赖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控制资源。由于代价大、控制资源减少、恢复慢等问题,现有紧急控制手段在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中的适用范围和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优异磁控阻尼特性,其机械结构简单、动态范围宽、功耗低、输出力值大、响应迅速、可逆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使其在冲击缓冲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考虑到冲击振动往往伴随发生频率低、持续时间短、振动能量大等特点,磁流变缓冲器应当具备行程大、动态范围宽、响应时间短等特性,而相应的磁流变液应当具备高悬浮稳定性、高屈服强度、低零场粘度等特性。该文针对磁流变缓冲器在冲击应用中的需求与挑战,采用理论分
现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居民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各类经济体的一般水平,但是,现实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似乎与如此严重“偏低”的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着矛盾,本文因此提出这样的问题:真实的中国居民消费率确实如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那样么?这是一个在讨论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决定投资消费决策中值得关注的基础性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实际经济工作中,都具有
自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开始,互联网金融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超便捷”的优势曾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寄予“金融创新”厚望的互联网金融各类平台(P2P网贷、众筹、虚拟货币等)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但是,创新本身就意味着风险,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传统金融风险,而且其特有的新型风险也存在异化可能。其中,互联网金融犯罪作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极端表现形式,不仅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而且对金融投资者
股权结构是企业释放治理效应的灵魂和基础,不同的股权性质决定企业拥有不一样的资源禀赋,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行为和经营效率。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早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已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点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领域的基础装备,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其几何误差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国产数控机床走向高端的瓶颈环节,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从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的角度开展贴合实际现状的理论研究工作,以期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元动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复杂机电产品的运动本质,为数控机床的多元质量特性研究在量化分析、协同设计
本文依次梳理了土耳其外交思想支柱即伊斯兰主义、凯末尔主义和新奥斯曼主义,三大思想支柱的内涵、历史发展及其与土耳其外交转型的关系;考察正发党执政以来土耳其外交转型的阶段划分;重点分析中东变局后土耳其外交转型的背景、动因、目标、手段、障碍和特征。以土耳其对叙利亚、卡塔尔政策调整作为重点,分析其外交转型中“积极进取”的周边外交;以土耳其对美国、俄罗斯政策调整为案例,观察其外交转型中的大国平衡外交。本文运
近年来,随着语言资源观的转换,语言产业以及语言服务相关研究方兴未艾。语言服务多聚焦语言的翻译服务,或者语言与技术等领域的结合为研究对象,鲜有触及留学语言服务,因此本论文以青少年出国留学语言服务及其规划为研究对象可以为语言服务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视角和内容。本研究提出三个问题:1)目前青少年出国留学语言服务规划存在哪些问题?2)青少年出国留学语言服务规划问题产生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有效规划青少年出国
我国有计划的普法肇始于1985年,其缘起于改善社会性有法不依的现实、对法律实施人民主体性的认知以及八二宪法要求的落实。普法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并着眼于时代发展使命的完成。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现形成了以教育公民守法为主要目标、以政府为责任主体、面向所有公民、多形式推进的普法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要致富先修路。高速公路建成使用能够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经济文化沟通交流,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实现巨大发展,“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基本完成,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总规模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造成许多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公路运营阶段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导致的环境突发事件。危险化学品一旦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