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一书的出版,詹姆斯·乔伊斯就建立了自己在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乔伊斯从传统走向革新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现代主义审美观念,而且也为《都柏林人》的“精神顿悟”手法和《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之间提供了一个必然的过度。《肖像》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典型的关于艺术家的教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从童年到青年的内心世界,乔伊斯巧妙地一步一步的描绘了一个身体和精神上倍受束缚的青年心理逐渐成熟,最后选择追求艺术道路的经历。自小说问世以来,文学批评家从传统到后现代主义的各种评论对小说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批评和解读。本文运用顿悟的理论对《肖像》进行探讨,从而推理出主人公斯蒂芬最终摆脱困扰、幡然醒悟的原因。顿悟原是宗教术语,在文学上是指在危机时刻人的突然灵机闪现。它是成长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顿悟常常发生在任何心理变化的关键时刻,预示着故事的高潮,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乔伊斯笔下的顿悟是以主人公的意识不断成长为基础的,他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摆脱了国家,宗教和家庭的束缚,最后达到心灵超脱的境界,去追求只记得艺术道路。这一完整的成长过程都是在经历顿悟后实现的。论文包括五部分。首先是引论,包括作者及对小说《肖像》的简要介绍和评论。第一章主要介绍顿悟的起源和发展,乔伊斯“顿悟说”的基本内容以及文学界对顿悟技巧的理解和评价,指出乔伊斯的“顿悟说”是以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和意大利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为基础的。第二章细致分析顿悟在《肖像》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感官印象、语言和意象。通过分析可以清楚看到随着主人公的年龄和意识的不断成长其表现形式也由简到繁地变化。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顿悟在《肖像》中的功能。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主人公的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孤独、敏感和反叛。这些特征是引发主人公产生顿悟的基本性格因素,最后使主人公摆脱社会和宗教的桎梏。然后分析《肖像》独具匠心的结构,其中包括波浪式的结构、重复叙述、迂回叙述和日记形式的结尾。指出作者乔伊斯是按照产生顿悟过程而谋篇布局的。这种结构安排主要突出主人公在冷漠、压抑社会中的精神痛苦、挫败感和孤独感,这种结构安排还反映了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挫败感。本章最后在介绍完主要主题(主人公意识的成长和飞离国家、宗教和家庭)后,论述了顿悟是深化主题的有效方法。第五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通过分析人物刻画、结构安排、主题表达和顿悟的关系,得出结论:顿悟技巧的使用使人物刻画更加深刻、结构安排更加合理、主题表达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