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道德叙事逐渐成为一个道德教育研究热点;它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种新路径;同时也是道德教育模式的一种新范式。本文以道德叙事的可能性探索为基点,从理论上论证道德叙事对于儿童道德成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道德叙事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参照点,弥补讲授道德原则的不足。同时,道德叙事符合儿童的叙事性思维,回归儿童生活基础,重视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因此,道德叙事对于儿童品德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依据载体的不同,将道德叙事分为显性道德叙事和隐性道德叙事。在现代背景下,道德叙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道德叙事主体日益多元化,道德叙事内容日趋生活化,道德叙事过程逐渐走向对话。采用现场观察法、个别访谈法等审视道德叙事在小学品德课中的现实表现,总结小学品德课堂中运用道德叙事时存在的缺失、误用和异化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叙事主体的“两极化”,道德叙事内容的“标准化”,道德教育价值的“空壳化”,针对这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道德叙事的应然实践策略,应用道德叙事需依据小学学生的道德思维发展特点和小学品德课的课程特点,同时需注意一些关键点:选择恰当的道德故事和叙事角度,彰显倾听价值,鼓励道德批判以及注重同其他德育手段的有机结合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叙事的价值。根据理论建构-实践审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框架,本研究试图对道德叙事在小学品德课的为什么需要应用、现实中应用如何以及应该如何应用等问题做出新的反思和理解,以进一步丰富道德叙事研究理论,为当代小学道德教育提供一种新方式,为小学品德科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师生关系的改善、德育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等提供实践借鉴和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