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她才华横溢,情感细腻,目光敏锐,文笔犀利,给世界文学宝库留了一笔财富。但是,当我们走进她的文学世界时,却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张爱玲有句名言:“悲凉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她说:“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凉,更喜欢苍凉”。①不幸的家庭和失败的婚姻,使她始终沉浸在孤独和凄凉之中,而旧时代的没落,更使她形成了对人生的质疑和否定。因而透过她的作品,我们总能从字里行间中触摸到她敏感的神经,以及她骨子里从不曾抹去的孤独悲哀和乱世中的苍凉色彩。她的小说大多以沪、港洋场为背景,以男女的交往、婚恋等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自私、冷漠、虚伪的人物,展示出一幕幕令人震撼的人生悲剧,描述了一个畸形的现实社会。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对小说的悲剧内容进行梳理,以人物形象的分类分析为基础,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深刻剖析作品中人性异化的根源。第二章通过多个畸形的婚恋故事,对女性的“被奴化”与“自奴化”进行深刻的剖析,展示人的“自我异化”的真相,从而揭示悲剧的因素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第三章分析小说悲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层出不穷的意象系列反映出的灰暗主题,以及由此所建构的悲凉的艺术世界。第四章透过对悲剧内容、形式的分析,对形成作品悲凉风格的个人体验的影响、时代特点的映射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溯源。总之,本文将以《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的女性描写为基础,对作品中人性异化的根源——物欲、情欲,以及悲剧的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探讨女性压抑、扭曲、驯服甚至变态的命运,解读张爱玲创作的多样性和艺术个性的独特性,从而揭示张爱玲作品独特的悲凉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