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专病队列前瞻性探究环境颗粒物暴露与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的关系;(2)利用精神分裂症早期征兆量表(early signs scale,ESS)探究环境颗粒物暴露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维度的风险;(3)探究免疫细胞因子在颗粒物暴露增加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中的不同中介效应。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某社区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志愿者。要求每位研究对象至少完成3次随访调查,每次调查间隔期为2周。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指标、疾病史、生活习惯、身体健康情况。每次随访调查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风险,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进行Luminex多因子检测。同期收集合肥市10个国控监测站点的6种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O3)的逐小时浓度和每位研究对象的精确住址,利用反距离加权法估算个体的污染物暴露水平。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究颗粒物暴露和复发风险的关联,并探究9种细胞因子在环境颗粒物暴露增加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中的中介效应。结果:(1)共招募社区58例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48.28%的对象(28例)全程参与了随访调查(共6次),累计共完成266人次的有效随访调查。(2)就PM2.5而言,0-23小时前(lag0)的PM2.5浓度增加对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的影响最大(PM2.5每升高10μg/m3,复发风险评分增加1.504,即odds ratio(OR)=4.500(95%confidence interval(CI):2.849-7.106,P<0.001)),累积效应持续4天,累积2天危害效应达到最大(PM2.5每升高10μg/m3,复发风险评分增加1.301,即OR=3.673(95%CI:1.962-6.876,P<0.001))。对于PM10,前24-47小时(lag1)浓度增加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最大(PM10每升高10μg/m3,复发风险评分增加1.545,即OR=4.688(95%CI:2.689-8.953,P<0.001)),累积效应持续6天,0-71小时内(lag03)的颗粒物浓度的累积暴露对精神分裂症发作的危害最大(PM10每上升10μg/m3,复发风险评分增加2.167,即OR=8.732(95%CI:2.930-26.034,P<0.001))。(3)环境颗粒物暴露与精神分裂症复发早期征兆的4个症状维度均具有统计学关联。根据PM2.5与复发风险的滞后效应值,受PM2.5浓度上升影响最大的各症状依次为抑郁/退缩(OR=1.990,95%CI:1.701-2.328),焦虑(OR=1.537,95%CI:1.340-1.763),初始的精神病表现(OR=1.398,95%CI:1.151-1.697),失控/兴奋(OR=1.235,95%CI:1.133-1.347)。(4)在PM2.5与复发风险的中介分析中发现“PM2.5→IL-17→ESS”、“PM2.5→IL-17→ESSA”、“PM2.5→IL-17→ESSN”三条通径存在,中介比例为11.66%-22.55%,在PM10与复发风险的中介分析中发现“PM10→IL-17→ESSA”、“PM10→IL-17→ESSN”两条通径存在,中介比例为14.13%-14.61%。结论:(1)环境颗粒物浓度升高增加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风险,并且存在短期的滞后效应;(2)环境颗粒物暴露主要通过影响精神分裂症的非精神症状进而增加全面复发的风险;(3)炎症细胞因子IL-17可能在颗粒物暴露增大复发风险的进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比例为11.66%-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