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70%的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休闲对农民而言是一种奢侈。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具的运用使农民的闲暇时间增多,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城乡闲暇方式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农民拥有更多的闲暇生活和更为丰富的闲暇活动成为可能。但是以往关于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多集中于城镇,对农民闲暇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并且从经济和生产的视角研究农民的多,但从闲暇生活方式的角度研究农民的相比之下就显得寥寥无几,而基于社会学学科比较研究农村回汉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尚属空白。研究农村回族的闲暇生活状况对了解回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中国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回汉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进而对回民闲暇生活的结构、类型和特征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描述和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回族农民生活方式乃至回族农村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发展轨迹。回族在与汉族杂居的同时回族文化受儒家文化汉化的影响,本文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调查过程中尽量做到全面、深入、细致。实际调研中发现回族农民的行为方式及心理认同模式与汉族农民具有部分的一致性:就闲暇时间而言,回汉农民闲暇时间在年龄组的分布上趋于一致。即老年组的闲暇时间最长,中年组的闲暇时间最短。回汉农民基本上都遵循收入与闲暇时间成反比的规律;就闲暇活动而言,回汉两村农民的闲暇活动仍然以闲呆型活动为主,用于个性发展的活动极少。闲暇活动内容单一且被动闲暇;就闲暇空间和伴随者而言。回汉两村农民的闲暇活动空间的范围小,活动地理范围狭小,活动的组织空间狭小。闲暇活动设施与闲暇活动场所的缺乏,他们闲暇活动的伴随者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邻居、朋友、家人;就闲暇心态而言。总体而言回汉农民自己对自身的闲暇生活的评价比较高,他们对自身的闲暇时间和闲暇现状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基于农民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四点:开展闲暇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加强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把民族传统的闲暇文化同现代闲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创新闲暇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吸引力;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闲暇质量低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