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传》因果叙事模式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春秋》缺少内部因果联系的记事方式,《左传》叙事更强化因果关系,使人看到人物的性格、行动、命运以及事件的完整性。因果序列也使史实内在地统一起来,显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内涵。本文即对《左传》的因果叙事特点进行分析。 全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述《左传》文学研究的情况。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举例分析《左传》的因果叙事特征,并着重分析有别于正史的奇闻轶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左传》中因果关系统治着一切,具有普遍性;因果关系的背后展示的是史官思维:即邪恶、愚昧和傲慢乃取祸之道,善良、明智和谦逊为天佑之德。第二章主要分析推动《左传》因果叙事发展的因素,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所谓内部驱动力,是指贯通在全书中的个体和社会的意识、经验,它们是支配因果叙事的意识形态因素,其中人物的个性因素是论述的重点;外部驱动力则是指推动叙事发展的形式因素,包括预叙、倒叙等叙事手法及“君子曰”的外部评论等写作手法。个体的性格因素在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支配下,兼之叙述手法的运用,使得因果关系合理而清晰地存在。第三章论述《左传》因果叙事的互文性,即事件之间存在相似性,其主题也一再地重复,历史事件与当代事件相互印证,同时成为当代事件发生的征兆,由此事件之间互为说明、互为象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互文性,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生存处境决定了事件的同义性,一方面是史官的有意安排,此外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榜样的模仿。互文性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出现,使文本的主题不断得到强化。论文最后的结语部分,简述因果叙事模式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国内学界对自然主义文学的系统性误读,带来了人们对这场发端于19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叶的文学革命始终难以给出准确的评价。当对在如此漫长的历史区段、如此广
目的:以社区已婚早孕人群为基础,评价已开展的出生缺陷社区干预效果,探讨适合社区推广的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利用定量调查的方法,对辖区197名早孕人群的出生缺陷预防
语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上古鱼部到中古时演变为一等模韵、二等麻韵、三等鱼韵、麻韵和虞韵。由此,麻韵不仅有二等还有三等,而且三等麻韵与鱼韵形成对立。如何理解中古麻三与鱼韵
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清末中国人和幕末明治日本人在被迫开国的背景下走向世界,在接触和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海外汉诗,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异国形象,法国形象就是其中的
多数批评家认为索尔·贝娄的作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他本人也被一些批评家冠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作家的头衔。然而,通过对索尔·贝娄文学生涯中比较
车子平稳地行进在去往宜章的路上,连日的奔波让我感觉到丝丝的倦意,恍惚听到“边塞之城”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
2008年初秋,萧中庭机缘巧合地结识了观赏石,从此爱上了观赏石。以其长期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独到审美眼光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萧中庭短短几年就收藏了各类观赏石数百方。2012年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让学生敞开他们的心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先对生物实验课的分类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以“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奥秘”这个实验为线索,对中学生物实验课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学生物实验课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探究
傅山的戏曲创作很少,流传下来的仅有三部:《骄其妻妾》、《八仙庆寿》和《红罗镜》。本文通过对《红罗镜》创作时间、流传情况、故事情节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傅山本人经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