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屏手机的屏幕操作舒适区用户体验研究

来源 :李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和娱乐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全面屏手机因优质的外观和显示功能使其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观念的升级使得用户在购买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全面屏手机的普及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其操作上存在的不足。用户在屏幕的不同位置进行交互时付出不同的努力和认知资源,使其对手机屏幕上不同区域产生了不同满意度和用户体验。全面屏的高屏占比使其屏幕中仅有部分区域是用户操作时体验较好的区域,而部分区域成为交互的死角。由于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复杂化,用户在使用手机时经常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类型,采用不同的身体姿势,面对经常变化的操作频率。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解决用户操作全面屏手机时的用户体验问题和全面屏手机的交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全面屏手机屏幕操作舒适区的空间位置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50名大学生被试(28名男性,22名女性;平均年龄23.52岁,均为右利手)开展两项研究。研究一探讨不同持握方式下,全面屏手机的屏幕操作舒适区、非舒适区和困难区的空间位置,共1个实验。实验1采用3×4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屏幕区域(探索舒适区,探索非舒适区,探索困难区)和持握方式(单手拇指、双手拇指、双手食指和双手横屏),因变量为操作绩效和主观舒适度,以此来衡量用户在不同区域的用户体验。研究二探讨任务类型、操作姿势和操作频率对全面屏手机的屏幕操作舒适区用户体验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2a采用3×3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任务类型(单击、双击和拖动)和屏幕区域(舒适区,非舒适区,困难区)。实验2b是一个3×3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操作姿势(静坐前臂有支撑,静坐前臂无支撑,行走)和屏幕区域(舒适区,非舒适区,困难区)。实验2c也采用3×3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操作姿势操作频率(慢,中,快)和屏幕区域(舒适区,非舒适区,困难区)。三个实验的因变量均为操作绩效、生理指标和主观舒适度,生理指标均为皮电和右手第一背骨间和拇短展肌的肌电。本研究发现:(1)屏幕区域主效应显著,探索舒适区的操作效率和主观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且屏幕区域和持握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双手操作手机时不同区域之间操作效率和主观舒适度差异较小。(2)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拖动的操作绩和主观舒适度显著低于其他任务,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任务。任务类型和屏幕区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拖动时三个区域的操作绩效、生理指标和主观舒适度差异较大。(3)操作姿势的主效应显著,行走的操作效率和主观舒适度显著低于其他姿势,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姿势。操作姿势和屏幕区域的交互作用显著,行走时三个区域之间操作绩效、生理指标和主观舒适度差异显著变大。(4)操作频率存在显著的主效应,频率较快时,操作效率和主观舒适度显著低于其他频率,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频率。操作频率和屏幕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频率较快时操作绩效、生理指标和主观舒适度在三个区域上显著增加。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用户在操作全面屏智能手机时,依据用户在不同屏幕区域上的表现和用户体验,可以将屏幕划分成舒适区,非舒适区和困难区。采用不同的持握方式操作手机时,舒适区、非舒适区和困难区的位置和面积均不相同。(2)任务类型、操作姿势和操作频率均对不同的屏幕区域有影响。当用户执行较难的拖动任务时,三个区域用户体验的差异较大。在行走时,不同屏幕区域用户体验的差别较为明显。中等频率操作手机的用户体验较好,频率较快时,屏幕上三个区域之间用户体验的差别最大。上述结论拓展了智能手机屏幕操作舒适区等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也为智能手机全面屏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在云南(简称滇)西北部有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44万年的生物——滇金丝猴。1950年至1980年间,滇金丝猴的栖息地被狩猎伐木等人类的不文明行为破坏,导致滇金丝猴的数量也一度骤减。滇金丝猴因此经历了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如今,滇金丝猴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国宝,但人们对它却知之甚少。目前许多科普作品已将珍稀动物植物作为核心内容,而针对滇金丝猴的儿童科普插画类作品却十分稀少。由于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高达三
学位
伴随5G、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变,全球化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发生关键转向。但当下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仍然是“西强我弱”,加强跨文化传播成为十分值得重视的议题。此外,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下,“洋网红”群体陡然走红,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独到的见解受到众多中外受众的关注。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究洋网红视频中关于中国文化内容传递的价值理念及
学位
最近几十年间,随着诸多领域内技术和认识的发展,感情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对象或者方向,尤其是“情动转向”(affective turn)的提出使得感情理论的影响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批评很快扩散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甚或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中。在对感情认识的需求中,德勒兹作为转向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其理论受到了十七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影响,随此受到广泛关注的是斯宾诺莎关于感情问
学位
当前,在老龄化社会和社会矛盾变化的双重压力下,高质量养老变得尤为重要,在养老方面,如何丰富机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提高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新问题。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了音乐治疗对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基于养老机构的现实情况,如何将音乐治疗应用其中,其应用模式如何,目前少有研究和实践证明。本文基于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从文献、调查、实践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和创新养老机
学位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双语研究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双语者的两种词汇系统是如何表征的?这两种词汇系统在语言加工时如何相互影响?这些问题背后涉及到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双语者是否会选择性地激活其中一门语言?即词汇选择性假说。实验中通常通过同时出现一语和二语词汇,创造“双语”环境,以判断跨语言激活现象是否存在。相对而言,现有的研究对跨语系语言(非同源语言),尤其是复合词的关注较少。同时,双语者识别复合词的神经
学位
作为南齐著名诗人,谢朓的心态变化和命运选择皆与时代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同时,谢朓的一生亦可视为才高命蹇文人的代表。对谢朓这一个案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并进一步理解南朝其他诗人及文学史中与谢朓相类之文人的悲剧命运。第1章探讨南朝的精神气质与谢家命运之浮沉。南朝地处江南,在清丽的自然风光中奠定了“美”的底色,然疆域的狭小客观上造成了齐梁文人的精神缺失。南朝内部动乱频繁,但外部格局的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已然成为一股热潮,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也逐步走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论者认为马一浮最为重要的六艺思想尤其值得关注,特别是他对《诗经》做出的相关论述。马一浮的诗经学主要继承了儒家思想传统,无论是在具体诗篇的研究还是在诗教的阐发上,几乎句句不离仁德品性,依旧秉承重义理、重感发的儒家传统。但是,马一浮的诗经学也有一些超越传统儒家思想范畴的新内容。比如马一浮从“心
学位
2010年,五代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在成都出土。该古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组在造型、色彩、外貌形象、排列形式、神情动态、表情刻画等方面都很突出的伎乐陶俑,赵廷隐墓出土的28件伎乐俑,色彩鲜艳丰富、神情栩栩如生,手拿陶质乐器,是迄今为止在西南地区发现的最精美的伎乐俑组合。对于研究五代女性服饰、五代美术、五代音乐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墓葬出土的其他器物,造型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对于判
学位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一生致力於孟學研究,著作頗豐,其中《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是朱熹在孟學史上的巔峰之作。然而朱熹孟學作爲一個完整、係統的思想體係,呈現在朱熹不同著作中,也有著不一樣的思想風貌與詮釋角度。《讀余隱之尊孟辨》在朱熹孟學著述中比較特殊,是朱熹在讀完南宋余允文的《尊孟辨》之後,爲補充與訂正余允文之説而作的。在中國歷史上,伴隨孟子地位在宋代的升格,興起了一股非孟、疑孟思潮,爲回應非
学位
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是个体社会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良好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视觉观点采择作为观点采择的一种,其发展是儿童正确理解错误信念、心理理论和社会观点采择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能够感知、理解、推测与协调自我与他人不同视觉观点这一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思维模式,并在社会化过程中重新建构自身的社会认知方式。视觉观点采择(V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