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非农建设用地逐年递增,城镇规模在不断扩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同时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协调土地利用中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社会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淮南市是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兴能源城市。能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推动了淮南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另一方面必然导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对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和耕地资源短缺矛盾。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带来人们生存环境破坏和生命财产的威胁。因此,研究采用何种整理模式对不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复垦,既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不足,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发挥一定作用,又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人民生命财产保护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研究和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现状、空间变化特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和驱动力、全市44个乡镇聚类分区、3个分区样点村和分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运行进行分析。论文核心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三章,采用实地调研和ArcGIS软件分析的方法,将农村居民点的实地特点和空间特点分别进行归纳。结果表明,2004-2009年,农村居民点增减变化规律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点沿城镇扩展相对明显;公路两侧新增居民点数量大,相对集中;农业乡镇新增居民点依托自然村落无序、无规划扩张;农村居民点减少区域与农村居民点复垦、塌陷搬迁区域基本吻合。第四章,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法,最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通过加权平均得出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318hm2。在农村居民点驱动力分析时,着重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缺乏与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建设用地置换试点、矿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迫切性5个角度对其内外驱动力进行分析。第五章,选取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农村居民点密度、农村居民点平均大小、是否为已复垦区、与主城区距离、塌陷区影响范围8项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为突出煤矿塌陷的特点,在聚类分区此基础上,将煤矿塌陷区占乡镇行政面积20%以上的13个乡镇进一步划分为煤矿塌陷复垦区,其他乡镇按照聚类分区划分为城镇快速发展区、农业主导区2种类型区。第六章,首先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3个区域进行分析,其中:煤矿塌陷区选择了潘集区夹沟乡刘集村为样点,城镇快速发展区选取了谢家集区唐山镇施咀村为样点,农业主导区选取洼梁村、万岗村为样点。最后,对3种不同整理模式从融资方式、投资强度、安置模式等7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不同整理模式的差异。最后,针对煤矿塌陷区实际运作资金需求量较大,重点突出了对该类型区融资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塌陷区复垦后土地收益资金循环运作、发挥市场作用等4个方面提出自己建议;对其他2类区域,从加强中心村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民众参与的机制,确保产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方面提出建议。本文在数据、图件使用上,为保证文章的现势性,采用最新淮南市二调数据和图件,并参考2010年淮南市统计年鉴相关社会、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