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城市中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良策。公交车是公共交通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已在全国城市普及,其具有投入成本低、通达性高等特点,且无需建设专用线路。在公交运营规划中,时刻表编制和行车计划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时刻表和行车计划能够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减少运营成本。然而,目前仍有一部分城市在时刻表编制和行车计划制定上存在不合理情况,违背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城市中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良策。公交车是公共交通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已在全国城市普及,其具有投入成本低、通达性高等特点,且无需建设专用线路。在公交运营规划中,时刻表编制和行车计划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时刻表和行车计划能够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减少运营成本。然而,目前仍有一部分城市在时刻表编制和行车计划制定上存在不合理情况,违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为此,本文基于客流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时刻客流需求,根据客流需求变化制定满足乘客出行的动态时刻表,并根据时刻表构建燃油公交车和纯电动公交车混合区域行车计划,对城市中的公交车辆调度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为了便于后期对公交客流数据进行预测,需要对多源公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天气各个属性与客流的相关性,提取出影响客流的天气属性。分析小时、天、周时间维度下历史客流与当前客流的相关性,通过对比试验,综合上述三个时间维度下历史客流作为模型输入,有效地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度。(2)针对决策树、LSTM和GRU模型对公交客流数据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GRU的LR-GRU模型,该模型使用LR模块训练影响客流的外在因素,使用GRU模块训练历史客流序列,有效地利用了影响客流外在因素和客流内部时间序列特征,相较于决策树、LSTM和GRU模型,LR-GRU模型提高了公交客流数据预测的准确度。(3)针对公交时刻表编制和行车计划制定不合理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公交车辆调度优化模型,由时刻表编制上层规划模型和混合区域行车计划制定下层规划模型组成。上层模型以乘客等待成本和公交企业线路运行总里程成本最小为目标,以发车频率为约束。下层模型以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车辆最大行驶里程、任务时间、场站容量和污染气体排放等为约束。相较于原有公交运营规划的静态线路时刻表和行车计划,本文设计了区域公交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制定出随客流动态变化的线路时刻表和区域行车计划,不仅提高了公交服务水平也减少了公交企业运营成本。(4)针对下层规划模型是强约束问题,本文设计编码方案、初始种群生成算法、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改进标准遗传算法,解决了标准遗传算法求解强约束问题极易产生不可行个体的问题。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给出了具体试验设计过程,并通过试验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效果,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试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交企业与乘客供需不平衡以及行车计划制定不合理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各类黄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流、崩塌等频繁发生,给大型工程建设活动带来挑战。黄土具有大孔隙,水作用下强度极易弱化,发生软化变形,变形累积并逐渐贯通引发黄土灾害。埋深较浅的马兰黄土作为地质灾害承载体其力学变形特性亟需重点研究,本文选择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南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计算等方式,探讨了该地区马兰黄土的压缩及剪切应力应变归一化性状。归一化性状着重于
地震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因此地震发生频率较高。地震滑坡震害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地.震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普遍.采用拟.静力.法,然.而拟静.力法将.地震.力简化.为恒定.不变的.惯性.力,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地震波的特点,算得的结果过于保守。本文采用
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减轻交通拥堵问题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交通问题突显,民众出行及其日常生活深受其影响,这已然成为交管部门需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国城市大多建设GPS数据监控平台,使得大众出行更为便利,交通拥堵也得到有效缓解,但面对海量的交通大数据,在交通数据的挖掘及其分析中还存在着重大挑战。该论文所用源数据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供,在其《基于已建交通信息化平台的西安交通拥堵缓解应用研究》的
本文在西安市选取了北大街和西三环两段典型主干路,一个对照点(红光公园),在这三个点分别布设采样点,分析了路域PM2.5、O3、NOx、CO和THC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采用苏玛罐采样的方法分析了路域和对照点VOCs浓度成分谱,采用MIR和FAC系数法估算VOCs成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识别了影响O3和SOA生成的关键VOCs成分。本文得出的主要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停车供求关系逐渐失衡,城市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停车难问题的分析可知,实现住宅小区车位资源实时调度及利用最大化是可行之道。因此,本文借鉴“互联网+”及共享经济理念,开发了基于住宅小区车位的共享停车系统,该系统由管理系统、共享停车小程序及车辆识别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车位利用率,缓解城市停车压力。首先,根据对系统整体需求和功能流程的分析,确定系统体系架构
利用CT扫描技术建立高分辨率数字岩芯模型,并对其电学、力学等物理特性开展数值化模拟分析工作,这一方法相较传统实验室测量,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完整、易分析存储等特点,近年来在岩石物理、油气资源评价以及石质路基分析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三维数字岩芯建模过程中步骤复杂,涉及大量图像处理算法,这些算法会对岩芯模型的几何结构确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继而会使其物理特性分析产生较大偏差,导致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误判
随着绿色环保与生态理念的持续深入和公路用石材的日趋匮乏,再生沥青混合料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等级的公路建设中。再生旧料的利用不仅节约了日渐稀缺的石料资源,并且大幅度节约了因废旧沥青混合料存放占用的土地资源,降低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了其潜在的价值,符合低碳绿色生态发展的国家战略。将回收的制糖蔗渣制备成蔗渣纤维与废旧沥青混合料生产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于市政路面工程能实现双固废利用,具有重
近些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而智能车辆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路径规划和跟踪控制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汽车复杂动态环境的深度层次感知与理解方法研究”(项目编号:U1864204),针对智能车辆路径规划和跟踪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智能车辆
Y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通行瓶颈,多见于上游匝道、下游匝道、车道减少路段。交替通行作为解决Y交叉口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已经部分地应用于中国的一些城市中。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处罚力度不够等原因,这一规定常常为驾驶员忽视。从而严重制约城市道路系统通行效率。在拥堵环境下,驾驶员所面临的困境是采取何种合并行为(强制合并或合作合并),本研究在补充已有研究空白的基础上,基于驾驶员信用提出了可以优化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车辆逐渐向重载、高速的方向发展,桥梁的跨径也越来越大,桥梁结构则越来越轻薄,车桥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愈加突出。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者和工程师们所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近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部分斜拉桥而言,人们对其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施工阶段静力分析以及成桥阶段地震分析,对部分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绝大部分都是针对铁路部分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