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干预作用,更好的揭示针灸能够有效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理,进而为脑缺血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实验依据。
方法:把32只SD雄性大鼠购回后适应性喂养一周,编号后随机分为四组:(A)假手术组(正常组),(B)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C)电针治疗组、(D)尼莫地平组(0.5mg/kg);A、B、C、D组除A组外均采用10%水合氯醛0.4ml/100g(体重)腹腔麻醉,大鼠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在第一颈椎水平做一正中切口,找到两侧翼小孔,用火针烧灼两侧椎动脉,造成双侧椎动脉的永久性闭塞。24小时候颈部皮肤侧切口,分离颈总动脉,用微动脉夹夹闭双侧颈动脉5min,松开动脉夹进行再灌注,最终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治疗组选用风池、风府、百会穴治疗,尼莫地平组选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完成后,进行指标检测。
结果:主观对比性观察,电针治疗组大鼠评分较其它组佳。行为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活动度、灵敏度、饮食、饮水情况最差,电针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差异不显著,却较西药组情况好,这既提示了造模的成功,又提示了电针对大鼠的活动、生活能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甚至优于西药。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浆ET-1含量较余组显著升高(P<0.01),而CGRP含量明显下降(P<0.01)。经过治疗,电针组大鼠ET-1含量显著降低(P<0.01),CGRP含量明显提高(P<0.01)和西药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电针一方面能改善大鼠的活动度、灵敏度、饮食、饮水等情况,从而可以有效防治脑缺血。另一方面能减少血浆中ET-1的含量,同时可以提高CGRP的活性,从而减少ET-1的生成和沉积,减轻ET-1的神经毒性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脑缺血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