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直肠癌是人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TME的临床应用和术后联合辅助治疗是局部复发率由50%降到10%左右,对五年生存率影响不大。术前外放疗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和临床分期,提高了保肛率,但副作用较大。组织间近距离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内放射,它是将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利用其释放的γ射线持续作用于并杀死肿瘤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直肠癌是人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TME的临床应用和术后联合辅助治疗是局部复发率由50%降到10%左右,对五年生存率影响不大。术前外放疗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和临床分期,提高了保肛率,但副作用较大。组织间近距离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内放射,它是将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利用其释放的γ射线持续作用于并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疗效。本实验通过不同剂量125I粒子列裸小鼠人类直肠癌SW620细胞株皮下种植瘤抑制程度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提出临床应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最佳剂量范围,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该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中晚期直肠癌及复发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手段。
方法:16只BABL/C-nu/nu裸小鼠,建立人直肠癌SW620细胞株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A组)、低剂量125I粒子植入组(0.2mCi,B组)、中剂量125I粒子植入组(0.4mCi,C组)、高剂量125I粒子植入组(0.8mCi,D组),当长径为10~21mm时A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同样钛镍合金壳,B、C、D组应用粒子植入器植入不同剂量的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后继续每隔一天测量荷裸鼠肿瘤的长、短经,并称裸鼠体重,同时用125I粒子活性敏感测定仪测定125I粒子活度,至第15天时处死动物,取出肿瘤并剔除多余组织,按公式计算肿瘤体积、肿瘤体积增长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光镜下对比观察不同剂量125I组切片中肿瘤中心组织瘤细胞的细胞学改变。
结果:1.125Ⅰ植入当天各组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A、B组肿瘤体积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两组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A=0.988,rB=0.990)。C组125Ⅰ粒子植入后在肿瘤体积缓慢长大,但增长速度较A、B组慢,第五天达到第一个高峰(6118.59±590.42mm 3),第七天出现体积缩小(5425.88±405.49 mm 3),第十一天降到最低(3216.25±1227.73 mm3)之后逐渐长大。而D组在第三天就检测到体积缩小(1795.63±673.13 mm3),第七天最低(1357.73±789.33 mm3),此后缓慢增大。C、D组自第十一天开始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直肠癌,和对照组相比,抑瘤率随粒子剂量加大而逐渐变大,肿瘤体积抑制率B组为19.80%,C组为37.16%,高A组抑瘤率为56.16%。瘤重抑制率B组4%,C组14%,D组24%。3肿瘤细胞平均倍增时间A组6.1±1.6天,B组6.61±2.9天,C组16.93±5.7天,D组17.27±7.72天。C、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该试验还发现裸鼠皮下种植人SW620直肠癌细胞株后,25%(4/16)双侧腋下有转移肿瘤,12.5%(2/16)单侧腋下有转移肿瘤,转移肿瘤一般为12×10~7×8 mm3。5.病理切片D组瘤组织细胞完全坏死,C组瘤组织细胞广泛坏死,血管少,B组籽源周围肿瘤细胞坏死明显,但稍远处肿瘤细胞未见明显坏死,A组肿瘤细胞轮廓清晰,未见明显损伤,仅呈灶性坏死。
结论:1.中高剂量125Ⅰ对直肠癌肿瘤增长有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平均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甚至使肿瘤体积缩小,其抑制机制可能是125Ⅰ产生的γ射线致肿瘤细胞DNA损伤,诱导P53上升,G1期阻滞,肿瘤细胞平均倍增时间明显延长,抑制VEGF和PCNA水平,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2.该实验研究显示,单粒125Ⅰ粒子治疗的有效范围0.4~0.8mCi。3.125Ⅰ中高剂量术前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组织的时间可以为5~14天,一般为9~11天。4.实验证实125Ⅰ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可以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因此,对一些只能采取MILES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但患者不愿进行该手术时,可以采用组织间植入125Ⅰ粒子使肿瘤缩小到可施行保肛手术时可二次手术。
其他文献
小剂量氯胺酮和吗啡对慢性神经痛大鼠P2X受体表达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连续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和吗啡对慢性神经痛大鼠镇痛效应以及对大鼠脊髓背角、大脑皮质、海马P2X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P2X受体引起神经病理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雌SD大鼠32只,体重160-220g,随机分为4组(n=8):S组(假手术组),C组:CCI+生理盐水;K组:CCI+氯胺酮(10mg·kg)
目的:本实验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慢性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2X受体的表达,腹腔注射维拉帕米和曲马多对慢性神经痛大鼠镇痛效应的观察及背根神经节P2X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纯种清洁级成年SD大鼠,体重150~190g,.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S组,n=6)、手术组(n=48)。手术组又随机分为8个亚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n=6)、腹腔注射维拉帕米组(V5组,n=6)、腹腔注射
目的;随访观察脑梗死(CI)复发与血清叶酸(FA)、维生素B(VitB)浓度的关系,同时比较补充FA、VitB治疗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66例急性CI患者于入院次日及住院7天后早晨抽空腹静脉血测血清FA、VitB浓度,取两次测得的平均值,住院7天后记录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然后根据血清FA、VitB值将166例患者分为血清FA、VitB正常组和降低组,将血清FA、VitB
目的:缺血性脑水肿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脑梗塞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水通道蛋白-4(AQP4)是一种选择性水通透的内在膜蛋白,可以增加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在脑组织水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钙离子是生物体内最具生物活性的离子,钙离子浓度的高低对调节细胞的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水肿脑水含量、钙离子浓度和A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对早期兔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骨骼成熟的新西兰兔的双后肢的趾长屈肌腱和胫骨建立腱骨愈合模型,随机编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中,将100ng VEGF165溶入0.5ml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然后注入骨隧道中;对照组中,仅将0.5mlPBS注入骨隧道中。在术后2、5周时,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取6个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查
目的:研究125I-RC-160(125I-伐普肽)对转染人生长抑素受体二亚型(hSSTR2)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A549-hSSTR2)受体内化的规律,探讨131I-RC-160对A549-hSSTR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A549-hSSTR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①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以125I-RC-160为放射性配基,测定A549-hSSTR2细胞及未转染hSSTR2基因的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在老年期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和精神障碍。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在基底前脑、海马和大脑皮层部位细胞外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并伴有突触和神经元的缺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研究发现AD最主要的病理变化之一是b-淀粉样肽在基底核的沉积,造成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导致大脑胆碱能系统的功能障碍。迄今为止,AD尚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每种模型都只是模拟AD的一部分病理学特征,使AD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本实验室曾成功建立了SD大鼠单侧脑基底核部位联合注射淀粉样肽Ab25-35和鹅蕈膏酸(Ibote
第一部分:EFGR基因家族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目的:构建针对EGFR家族的shRNA干扰质粒表达载体,为本课题下一步研究提供有力工具。方法:选择放疗不敏感的卵巢癌细胞SKOV3中高表达的EGFR家族同源性基因为靶基因,根据shRNA的设计原则,设计实验组及对照组shRNA。体外合成2段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DNA单链,退火,克隆到相应载体pGensil-1的pol Ⅲ启动子下游。分别命名为
目的:通过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探讨hMLH1甲基化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并研究甲hMLH1基化与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灶部位、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新鲜手术切除标本,21例结直肠腺瘤(癌前病变)活检标本,14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扩增,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