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不仅有摩擦,也有合作和互补。由于中国与美国有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各自国家的利益,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似乎多于合作,但中美贸易的互补和合作却是不容置疑的。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方面。因此,在本论文中,既谈到中美贸易的合作与互补,但以更多的篇幅谈到中美贸易失衡以及摩擦。本论文除第1章导言以外,正文部分包括6章。本文研究中美贸易关系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的。因为,中美贸易关系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进一步加深的,中美贸易摩擦也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加剧的。而这个时期正是经济全球化急速进展的时期。因此,研究中美贸易关系应该从研究经济全球化开始。而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必须研究经济全球化理论。本文把“经济全球化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均衡理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说,经济全球化在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当今的世界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急剧推进的世界,一方面又是经济民族主义、经济地区主义和经济“再国家化”大行其道的世界。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其中,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逆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本文不仅从量上研究经济全球失衡,也从质上研究经济全球失衡,即把经济全球失衡看成是全球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标志,即当前的世界是多极化世界,多足鼎立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必然性。一是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论述,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逆差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出现的三大趋势(产业的国际转移、一国内部的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及虚拟经济的发展超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如何看待一个国家经济的对外失衡上,本文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看待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看贸易项目的失衡,也不应该只看经常项目的失衡,而应该看整个国际收支是否失衡,也就是要综合看待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差额。二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对外失衡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因此,纠正经济对外失衡的着力点应该是纠正经济的对内失衡。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学术界对次贷危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则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失衡的角度对次贷危机展开讨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的失衡,是美国消费模式的恶果,是美国金融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的结果。同时,本文研究了美国的次级贷款隐藏着的潜在风险是如何演变为次贷危机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又是如何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货币渠道蔓延到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酿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本文的最后,专门就中美贸易关系中的关键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以马克思的汇率理论为指导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同时,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是如何在以中国为一方、以美国及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为另一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第三方展开博弈的。将以上论文的思路用下图表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