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矿压显现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煤壁片帮、地表坍塌等矿压显现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分析与预测对于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成为煤矿开采过程中覆岩变形监测的新方法,本文以分布式光纤监测覆岩变形与工作面来压的相似模拟试验为研究背景,以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监测的光纤频移值为数据源,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工作面矿压显现预测模型。主要工作为:(1)建立基于MBCT-SR-RF的矿压显现预测模型。针对工作面上方不同岩层的变形状态对矿压显现影响程度不同的特点,提出光纤加权频移平均变化度。引入多步逆向云变换(MBCT-SR)算法计算垂直光纤全测点频移数据集的数字特征:期望Ex、熵En和超熵He,并将光纤加权频移平均变化度和光纤频移数据集的数字特征作为输入样本,构建以随机森林(RF)为基础算法的矿压显现预测模型。将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估指标,并使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SVR)作为对比方法。(2)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建立基于CNN-LSTM的矿压显现预测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原始光纤频移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学习输入特征与矿压显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 CNN-LSTM矿压显现预测模型,同样以RMSE、MAE和MAPE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估指标,并使用CNN和LSTM作为对比方法。(3)仿真结果显示,MBCT-SR-RF预测模型的RMSE、MAE和MAPE分别为6.2817、5.2529和2.2335,与BP神经网络和SVR预测模型相比,RMSE分别降低了4.3086、1.8575,MAE 分别降低了 3.1857、1.0964,MAPE 分别降低了 1.164、0.4315,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CNN-LSTM组合预测模型的RMSE、MAE和MAPE分别为4.8718、3.1658和1.7842,与CNN和LSTM预测模型相比,RMSE分别降低了0.3249、2.383,MAE 分别降低了 1.8946、3.3587,MAPE 分别降低了 0.113、0.7704,预测精度优于其它两种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MBCT-SR-RF预测模型和CNN-LSTM预测模型的普适性实验,并综合分析这两种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显示,CNN-LSTM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且普适性更佳。
其他文献
煤炭仍是我国未来的主体能源。随着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掘进效率不足导致很多煤矿采掘失衡现象日益凸显。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识别是实现掘进机自适应截割的前提,是实现巷道掘进智能化与无人化的关键。掘进工作面低照度、高粉尘严重限制了煤岩识别的精度,对自适应截割提出了挑战,成为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因此论文提出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煤岩特征信息检测与识别方法,结合多光谱相机采集的图像特征信息与光谱
近年来,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掘进自动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煤炭开采速度和效率。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能同时实现掘进和钻锚,全断面开采,对实现快速掘进提高掘进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机身精准定位是实现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快速掘进的基础。论文以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位姿参数测量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比目前现有的掘进设备
井下智能巡检工作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轮式、履带式机器人通过多传感设备和路径规划来适应井下复杂环境,而轨道式机器人避免了地面复杂环境的影响,可进一步研究轨道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现有研究基础中机器人存在的驱动问题和机器人在柔性轨道上的摆动问题,优化并设计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本体,提出一种融合机身摆动数据的机器人绕轨防摆增稳控制方法,以提高机器人运行稳定性。主要
目前煤矿巷道永久支护作业中锚网运输与布放主要依靠工人操作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在团队研发的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煤矿巷道掘进锚网叉取与运放机器人系统,旨在提高锚网叉取和布放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研究分析了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中锚网叉取和布放的需求,提出了锚网叉取和运放机器人系统总体方案,并研发了一种新型锚网;分别提出了锚网叉取机器人和锚网运
微电子设备和无线传感技术有力支撑了煤矿井下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无线监测技术的供能问题是其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设备系统对可持续自供能电源量的需求日益增大,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机械振动能等)来代替以往的化学电池为微型设备供电广受关注。机械振动能受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理想的可回收能源,应用比较广泛。针对机械振动能的回收利用和煤矿井下设备在线监测供电难的问题,课题组设计
地热能作为一种为人熟知的冷(热)源,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浅层土壤中,其可以作为实现城市建筑物集中供暖制冷的能量源。因此,可以采取地热能的能源桩成为了众多节能技术中的新秀,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力学过程,涉及到桩周岩土体温度场的变化,而温度的变化情况对于我国天然黄土的力学性能特性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宏-细观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变温度条件下结构性黄土的应力-应变规律,并对细观机
随行振动固井技术是指在常规固井作业中,胶塞在套管内一边下行一边振动以此提高固井质量。固井工程最主要的设备是固井胶塞,因胶塞在深井、超深井固井中磨损严重使其易发生脱落、失效等现象,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固井作业。本文针对随行振动固井胶塞工作时摩擦磨损严重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胶塞外形结构和本体材料进行优化改进后,提出在胶塞表面增加复合纤维布的技术方法来提高耐磨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在分析影响固井质量
采煤机制动器是确保采煤机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是采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使用的盘式液压制动器是采用弹簧压力制动和液压力释放的工作方式。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制动器后盖的测量孔来测量摩擦副的受到磨损程度。由于采煤工作条件恶劣,工作人员无法对摩擦副进行正常更换,这样可能造成摩擦副过度磨损使制动器可靠性下降。(2)制动器使用的工作介质是液压油,油液泄漏会污染环境,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新型无线智能网络,具有自组织能力强,可随机部署特点,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但组成WSN的众多传感器节点采用一次性电池供能,节点能量耗尽并不能及时充电,影响WSN正常运行。在资源有限情况下,设计高效节能路由算法寻找“高效”路径,降低网络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经典分簇路由算法的研究和
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建模技术的研究成为当今热点。本文研究人脸图像的三维建模算法,对三维相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多视觉人脸图像的三维建模算法,即根据不同视觉下同时拍摄的多张人脸图像,利用建模算法生成三维人脸模型。针对三维表面重建算法模型精度低、表面凹凸不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模型表面重建算法,该算法以Denunay三角剖分为基础重建三维模型的粗糙表面,再用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