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健康传播学进入中国较晚,发展较慢,相对缺乏传播学界的重视。近几年,地沟油、三鹿奶粉、疫苗致死等诸多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健康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作为健康传播的重要主体,媒体在事件报道、科普传播上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传播得当可以有效疏解恐慌,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但如果传播失当,就会造成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极大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本文的研究主体,2016年3月在山东济南爆发的疫苗事件,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因媒体报道失当,而加重社会恐慌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因缺乏健康素养,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原因,国内传统媒体、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事件的恶性、错误传播中来。直接后果便是谣言四起,人们焦虑惶恐,社会动荡不安,更深远的后果则是疫苗的接种率呈现大幅度下降,社会免疫屏障遭到破坏,对公共安全造成不可预知的威胁。本文期望对事件进行阶段性分析,梳理事态发展全貌,找出媒体传播失当之处,通过与过往相似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比较,寻找媒体此次传播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并以此为根据提出对此类报道的合理建议和传播策略。本文结构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健康传播、公共卫生事件、大众媒体等基本概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2000年学者张自力首次将健康传播学引入传播学范畴,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下,以传递健康信息、普及健康知识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健康传播的传播内容而言,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是重要研究对象。其传播过程有突发性、影响大、传播速度快、不确定性、易产生谣言等特点。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大众传媒是主要传播主体,反之,大众传媒也是健康传播的主要的传播者,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受多方因素的制约,例如传播者的公信度与美誉度、传播内容的质量、传播渠道的选择、受众的知识文化水平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整个疫苗事件的发展流程,尤其是几个关键事件和舆论节点。最初,案件并没有引起重视,媒体鲜有报道和发声。接着,以澎湃新闻为主的主流媒体联合明星大V、社会公知等自媒体点燃了疫苗事件的导火索,此时公众对疫苗事件的认知开始发生错位。随后,财新网重发疫苗耦合反应的"旧闻",加剧话题讨论,舆情经历多次反转。最后,政府出面发声,科普知识开始普遍传播,谣言逐渐退去,恐慌得到消减。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此次事件中,媒体的不恰当行为并举例加以论述。例如"标题党"盛行,媒体为博眼球曲解事实;媒体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情绪化表达有失客观;在转发过程中,"把关人"缺位,媒体为传谣推波助澜;部分媒体强行建立关联,混淆视听、加重恐慌。第四章通过将本次事件与2013年"湖南乙肝疫苗"事件相对比,试图找出此次媒体报道中,接连出现的老问题和首次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媒体越权审判、为事件贴标签;报道缺乏客观公正,关键内容被"选择性"忽略等是早已出现过的老问题。报道主体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新媒体、自媒体,舆情持续时间减短,媒体应对危机反应迅速又是此次事件表现出的新特点。第五章主要结合资料,针对此次事件,为媒体今后的报道提出了几条建议。例如大众传媒应建立预警机制,在危机来临时掌握主动;进行及时客观地报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注意疏导民意,报道展现人文关怀;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做专业,准确的报道;注重危机恢复管理,抚平公众心理伤痕。自媒体应提高健康素养,理性发声等。最后一章,针对前文的研究结果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