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复方三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患者(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变化,评价复方三七颗粒治疗AS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的同时,进一步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根据AS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按照入院顺序,纳入老年AS患者(肾虚血瘀型)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抗AS治疗(治疗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0.1g,一日一粒早餐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一日一粒睡前口服)。研究组在此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三七颗粒(药物组成:丹参10g、焦山楂10g、制首乌10g、灵芝6g、三七4g,剂型均为颗粒制剂,一日一剂,温水冲化,早晚两次分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s-CRP、PCT、ESR、FIB水平变化、CIMT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监测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安全指标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CIMT减小;hs-CRP、PCT、ESR、FIB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CIMT减小;hs-CRP、PCT、ESR、FIB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降低幅度更大(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CIMT水平均有所减小,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减小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PCT、ESR、FIB水平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下降幅度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AS相比,复方三七颗粒联合西药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降低CIMT、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其可能通过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炎细胞浸润损伤,进而减少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发挥抗AS的作用,以期延缓进程,改善其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故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