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龋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致龋菌、宿主、行为以及时间等。频繁摄入甜食是龋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甜味感知在味觉受体Tas1R2(taste receptor,type-1,membe2)基因出现多态性时,人群对甜食的喜好程度不一。研究发现,亚洲人群Tas1R2基因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35874116具有多态性,基因为TT的纯合突变基因型人群对甜食偏好度更高。此外,Tas1R2基因SNP位点rs35874116基因型为TT的欧洲人群恒牙患龋风险更高。但目前,Tas1R2基因SNP位点rs35874116基因型与乳牙龋的关系尚未明确。第一部分社会行为因素与南宁市5岁儿童乳牙龋关系分析目的探讨与早期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龋病发生程度相关的社会行为危险因素。方法本项横断面调查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南宁市青秀区开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5岁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口腔健康行为等因素。患龋状况使用龋、失、补牙面(decayed-missing-filled tooth surface,dmfs)指数。根据患龋的等级强度将调查样本分为无龋组(dmfs=0)、早期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组(0<dmfs<6)及重症婴幼儿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组(dmfs≥6)。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与乳牙龋相关的社会行为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433名儿童,其中278名乳牙龋病患儿,患龋率为64.2%,龋均为5.27±3.96,龋面均为8.44±8.77,ECC组和S-ECC组儿童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0.7%和33.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乳牙龋病病程度相关的社会行为因素主要有较高的摄甜食频率、较高的睡前摄甜点频率及较低的母亲受教育程度(P<0.005)。结论南宁市5岁儿童乳牙龋患病程度的危险指标为较高的摄甜食频率、较高的睡前摄甜点频率以及较低的母亲受教育程度。第二部分甜味受体基因Tas1R2基因多态性与摄甜食、S-ECC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比较甜味受体基因Tas1R2基因SNP位点rs35874116多态性在不同摄甜食频率儿童间、无龋组和S-ECC组见的分布差异,探讨甜味受体基因Tas1R2多态性与摄甜食、S-ECC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无龋组和S-ECC组口腔粘膜样本各118例,提取基因组DNA,对Tas1R2基因第三个编码区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社会人口学、口腔健康行为变量及基因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中的频率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甜味受体Tas1R2基因SNP位点rs35874116多态性与摄甜食及S-ECC的关系。结果在已测序的236例甜味受体基因Tas1R2 rs35874116基因突变位点中,rs35874116为TT基因型的比例在在摄甜食频率≥1次/天的儿童中比列较高(81.1%vs.77.1%,P=0.020),且在S-ECC组的比例中高于无龋组(84.7%vs.15.3%,P=0.037)。最终的多因素结果显示,Tas1R2基因SNP位点rs35874116基因多态性与甜食摄入相关(95%CI=1.124~4.401),亦与S-ECC的发生相关(95%CI=1.005~4.419);此外,与S-ECC相关的其他风险摄甜食频率和睡前摄甜点频率、非父母的照顾者以及较低的母亲受教育程度(P<0.05)。结论Tas1R2基因SNP位点rs35874116多态性是南宁市5岁儿童高频率甜食摄入以及S-ECC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较高的摄甜食及睡前摄甜点频率、非父母的照顾者以及较低的母亲受教育程度也是S-ECC发生的风险因素,提示我们应该针对携带Tas1R2 rs35874116基因为TT基因型的儿童实施个性化的精准口腔健康促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