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C57BL/6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并进行评价;通过C3基因敲除小鼠探讨补体系统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趋化因子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及潜在作用。方法第一部分:补体系统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作用选用近交系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种常见致病性真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配制成浓度为108CFU/ml菌液。采用表层镜法构建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即在刮除角膜上皮的小鼠角膜表面覆盖由大鼠角膜制成的“表层镜”,在其间注入菌液,睑裂缝合24h后拆除缝线。在角膜接种菌液1d、3d、5d和7d时,观察角膜溃疡形态并进行临床评分。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3基因敲除C57BL/6小鼠感染组(简称C3-/-组),采用表层镜法构建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在角膜接种菌液1d、3d、5d和7d时,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大体病理改变特点,并根据角膜混浊的面积、密度和表面的规则性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严重性进行临床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第二部分:趋化因子在小鼠角膜真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采用基质注射法法分别构建茄病镰刀菌和烟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角膜炎模型。基质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角膜接种菌液6h、12h、24h和48h时,对模型临床评分、真菌负荷、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并通过RT-Q-PCR方法检测CCL1、CCL2、CCL5、CCL11、CCL27、CXCL10、CXCL12和CCR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茄病镰刀菌表面有有大量的苔被附着,烟曲霉菌溃疡大多呈龛状,白色念珠菌溃疡形态不一。临床评分显示,菌液接种后病情呈加重趋势,第3天时最重,之后病情开始减轻。不同真菌所致角膜大体病理改变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3.065,P=0.103)。大体观察和临床评分显示,C3-/-组茄病镰刀菌感染后1d以内为轻度,第3d发展为中度,第5、7d恶化为重度。真菌培养菌落计数结果显示,C3-/-组茄病镰刀菌感染后3d内可见较多菌落生长,第5、7天菌落减少。正常对照组真菌负荷明显小于C3-/-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角膜溃疡在第3天时最重,基质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多形核粒细胞为主;C3-/-组多形核粒细胞进行性增多。第二部分角膜接种两种菌液后临床评分进行升高。白色念珠菌接种后头12h载菌量进行性升高,之后下降,然后再次升高;烟曲霉菌载菌量进行性下降。CCL2、CCL11、CCL27、CXCL10和CXCL12在接种后有升高,其中以CCL2升高最为明显,CXCL10次之。在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中,CCL2在接种12h达到峰值,而CXCL1O在接种6h即达到峰值。在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CCL2在接种24h达到峰值,而CXCL10是在接种12h达到峰值。CXCL12浓度虽有升高但远低于CXCL10。结论通过表层镜法可以成功建立C57BL/6小鼠常见致病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当补体系统功能缺陷时,角膜真菌感染早期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明显减弱,角膜容易发生坏死和穿孔,但感染早期角膜炎症反应却较补体功能正常组轻。趋化因子CCL2和CXCL10可能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2可能影响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