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实现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既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的兑现,也标志着中国将迈入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后2020时代。当前,贫困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而集中于“胡焕庸线”以北的集中连片特困区成为影响我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连片特困区农户往往因自然禀赋不足、人力资本缺乏、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而遭受着多维贫困剥夺。在此,为了测度当前脱贫决胜阶段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尽早提出2020年后的反贫困路径,以期进一步加快连片特困区农户脱贫步伐,本研究以甘肃省所辖六盘山和秦巴山两个片区的农户为调查对象,借助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多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分析方法,基于课题组在两个片区所辖四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测度出两个片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分析了多维贫困农户致贫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社会保护的视角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多维贫困测度层面:研究首先以成熟的多维贫困测度指标(MPI)为基础框架,综合选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国内扶贫系列文件的政策目标,并结合两个片区农户的生产生活实际,构建了基于教育、收入、健康、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精神文化6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的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测度体系框架。其次,研究基于A-F方法测度了两个片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M0)、贫困发生率(H)以及贫困剥夺份额(A),并依次按照样本的贫困维度、性别、年龄、贫困类型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1)两个片区多维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以k=3作为多维贫困阈值,此时两个片区农户的贫困发生率(H)、贫困剥夺份额(A)和多维贫困指数(M0)分别为0.90、0.36和0.32,农户在教育、收入、慢性疾病、耕地质量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2)农户存在最高9个维度的贫困剥夺,此时的多维贫困群体全部为60岁以上老年人,更高维度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更深,其陷入精神贫困陷阱的比率也会更大,同时其健康、住房、耕地质量等基本生存维度也更易遭受剥夺;(3)两个片区男性和女性的多维贫困程度基本持平,但在更高维度层面,女性的多维贫困剥夺要显著高于男性,低保户和低保贫困户遭受着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剥夺,一般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存在着高维贫困指数这一现象也从反面验证了当前以单维度的收入/消费指标作为贫困识别标准而引致的贫困对象识别偏差等问题。在多维贫困影响因素分析层面:首先,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个体家庭和村庄环境两个层级构建了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体系框架。其次,研究利用多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构建了四阶段的空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截距模型和完整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变量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在个体家庭层面,样本年龄、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户主性别、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外出务工人数、亲友数量、社会地位对多维贫困产生了显著影响;(2)在村庄层面,村庄经济状况越好,发生多维贫困的可能性就越小,且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是否属于生态敏感区与多维贫困呈显著相关。研究总结了当前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的实践逻辑路径——在精准扶贫战略推进中通过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的双向联动来实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的脱贫目标。而以确保贫困群体“生存权”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联动机制在2020年后的相对贫困时代将面临“贫困预防有余,扶贫开发不足”的政策缺陷。结合对片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认为,新时代社会保护式反贫困的政策窗口已然开启。研究基于社会保护的视角提出了在2020年后连片特困区实施以特殊群体救助为核心的一整套社会保护策略,即通过扶贫开发立法;构建多维贫困及相对贫困的识别及标准认定体系;注重对特殊群体的社会保护;加大贫困群体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和收入干预制度;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实现连片特困区相对贫困群体更大的“发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