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是—个包含有多个路径依赖期权的复杂衍生债券,这一融资工具的设计为企业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提供了相当大的选择空间,我国可转债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可转债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可转债定价模型不完善,尤其是信用风险模型的缺少,使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相差较大,这都为可转债的投融资设置了障碍。对可转债定价的研究可以推进可转债理论的完善,促进可转债市场健康、平稳、优质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二叉树方法,引入信用风险模型,考虑股票价格和利率的因素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可转债定价。
最早的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公司价值的单因素可转债的定价模型,以Ingersoll(1977)和Brennan与Schwartz(1977)为代表。他们假定利率是常数,而这些学者随后又在单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将利率的不确定性引入定价模型,提出了双因素模型,最近的学者已经使用股票价格作为可转债定价的因素,相对于公司价值,股票的价格更容易观测到,而公司的市场价值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推测,股票价格模型通常假设股票的波动率是常数,但公司价值模型通常假设公司市场价值的波动率是变动的,这个波动率难以预测。McConnell和Schwartz(1986)以股票价格为标的变量,基于CRR模型提出了一个零息票、可转换、可赎回、可回售的单因素可转债定价模型,此后大多数可转债定价的设计均以该模型基本思路为基础。此后Sachs(1994),Tsiveriotis和Fernandes(1998)都在单因素模型上有所研究,Ho和Pfeffer(1996)描述了一个双因素可转债定价模型,两个因素分别是股票价格和利率,利率模型使用的是Ho和Lee(1986)模型,使用两维的二叉树定价方法。但Ho和Pfeffer的模型并未考虑违约风险溢酬,也没有考虑双因素(股价与利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考虑违约风险和因素联系的双因素模型来更精确地为可转债定价。
这个更一般的模型国外有的学者已经有所研究,但不一定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模型是一个双因素模型(利率和关联股票价格),其中的违约模型用的是Jarrow and Turnbull(1995)的手法,利率模型是采用Ho—lee(1986)的对数正态模型,股价模型采用的是Cox—Ross—Rubinstein(CRR)模型,对照Ho andPfeffer(1996)、Hung and Wang(2002)、Das and Sundaram(2006)、Chambers和Lu(2007)的双因素可转债定价模型,代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估计了我们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联系系数,建立了一个更贴近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即考虑信用风险和因素联系的两维二叉树模型。
如何利用这个更一般的模型研究我国可转债的定价,难点在于双因素之间的联动方式的确定,这里我们用了Hung和Wang跟据实际证明和推算假设的数字,并对联系系数的变动对可转债价格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违约风险模型(基于Jarrow和 Turnbull(1995)的模型)的建立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指标,本文采用了Chambers和Lu(2007)的累积违约概率公式,并利用了郑振龙、林海(2003)得出的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溢酬值,计算出二叉树每个节点上的违约概率。本文首次在可转债定价上引入了违约回收率的概念,并根据国外机构的统计数据得出了我国公司债券的违约回收率。我们的模型真正考虑了利率和股票价格双因素,首次将两维二叉树模型用于国内可转债定价,并代入以上数据,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模拟了可转债价格的路径。
通过与市场价格比较,证明这个模型对AAA级公司债券市场价格的拟合程度比较好,原因是它比较到位的估计了信用风险。而AA+级公司发行的可转债的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存在低估,本文分析了低估的原因,如市场对AAA级以下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不完善,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另外,我国市场违约风险溢酬、利率期限结构、股价与利率的联系系数等等指标度量模型的不完善,使模型的准确性有所折扣,随着今后这些指标的不断更新,相信模型会有一个更为精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