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内残余晶体结构对玉米淀粉特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淀粉以半结晶颗粒形式存在,其结晶性质和结晶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淀粉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着其应用方向。由于加工过程中的不完全糊化,淀粉颗粒内常残余一定数量的晶体结构。对残余一定数量晶体结构的淀粉的热特性、老化特性、与水的交互作用以及流变特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晶体结构对淀粉特性的影响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淀粉基食品的稳定性和加工特性有重要意义。通过预热处理和喷雾干燥两步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残余晶体结构的玉米淀粉,经x射线衍射仪检测,随着预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结晶度逐渐降低并最终呈现无定型状态。与天然玉米淀粉相比,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在较低温度(30℃)时具有较大的溶胀度,其糊化温度随着预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老化研究发现,初始结晶度为20.93%的样品(天然玉米淀粉结晶度为24.77%),在30d老化期内基本没有变化;初始结晶度为16.22%的样品,总体结晶度缓慢增长,始终保持A型晶体结构;初始结晶度分别为3.13%和8.90%的样品,老化晶体增长数量约为前者的4倍,生长出B型晶体结构。老化动力学分析显示,初始结晶度高的样品颗粒内残余晶体的生长速率较快,而初始结晶度低的样品颗粒内晶核的形成和生长速率较快。淀粉与水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在测试的含水率范围内(25-78%,w/w),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颗粒内残余晶体结构多(结晶度为20.93%)的样品的糊化曲线上依次出现了热流峰G、M1和M2,而其他残余晶体结构较少的样品的糊化曲线上始终只有热流峰M1和M2,无热流峰G。研究结果支持以下淀粉糊化机制:稳定性低的晶体先熔融,稳定性高的晶体后熔融。残余的晶体结构对淀粉颗粒内的结合水数量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淀粉糊(悬浊液)流变测试中,当处理温度为25℃和60℃时,颗粒内残余晶体结构较少的样品即呈现出明显的流变特性。当处理温度从70℃升到80℃时,所有样品的表观粘度和储能模量均达到峰值,并随着处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在温度扫描过程中,初始残余晶体结构较多的样品呈现出较大的峰值储能模量和终值储能模量;初始残余晶体结构较少的样品的储能模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小,相对较稳定。在淀粉与面粉共混体系的流变测试中,研究了不同残余晶体结构淀粉作为替代物在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对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样品的添加,面团的表观粘度值显著增大;面团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明显升高,其粘弹性得到改善;面团的蠕变柔量降低,而蠕变恢复率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曼月乐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曼月乐组和妈富隆组。曼月乐组患者放置曼月乐治疗,妈富隆组则选择妈富隆药物治疗。
针对现有水田打浆机水平控制系统在耕作时机械的倾斜和振动会导致耕整后的地表平整精度低、可控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以STM32为主控芯片的平地系统控制器。为了消除振动对控制效
功能化是实现木材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采用加压浸渍的方式,将功能剂压入木材内部,达到木材的功能化处理目的。但对于难渗透木材仍存在处理时间长、浸渍深度不够等
进入21世纪,传感器技术成为了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其作为新技术革命、信息社会及智慧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技术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
杜仲是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经济类作物。其叶资源非常丰富,研究表明杜仲叶的化学成分与皮相似,且绿原酸含量丰富,是它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通过研究杜仲叶多
网点是图像复制的基础单元,控制网点在印刷复制过程中线性传递是一种理想的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相对其它各类以信息真实准确再现和信息量精彩还原为目标的质控技术,它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