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蓬内生菌EF0801对三种非生物胁迫水稻幼苗内源激素及有机酸的影响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盐碱以及水分胁迫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三大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实验利用碱蓬内生真菌——EF0801菌株侵染水稻幼苗,分为内生菌未侵染组(E-)和内生菌侵染组(E+),再对E-和E+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的Pb(0、50、100、150、200μM)、Na2CO3(0、5、10、15、20 mM)及PEG(0、5%、10%、15%、20%)胁迫处理,检测三种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内源激素以及叶片和根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EF0801是否可以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水稻的伤害。结果表明:1.Pb胁迫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使叶片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和水杨酸(S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加菌处理能缓解Pb胁迫对水稻幼苗的伤害,使50μM Pb胁迫下GA3及IAA含量高于E-组,100~200μM Pb胁迫下ABA含量显著低于E-组,除对照外E+组(GA3+IAA)/ABA及GA3/ABA均高于E-组。2.Pb胁迫使水稻幼苗叶片柠檬酸、乙酸及琥珀酸含量增加,酒石酸含量下降,草酸及苹果酸没有明显变化;根系仅琥珀酸含量增加,另外5种有机酸含量均降低。加菌处理使叶片苹果酸含量及0、50μM Pb胁迫下琥珀酸含量累积,高于E-组;根系在0、50μM Pb胁迫下的酒石酸、0~100μM Pb胁迫下琥珀酸及50~200μM Pb胁迫下的草酸含量累积,高于E-组。E+组叶片和根系总有机酸与E-组无差异。3.Na2CO3胁迫影响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使GA3含量逐渐下降,IA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BA含量迅速上升;加菌处理使0~10 mM Na2CO3胁迫下GA3含量及5~20 mM Na2CO3胁迫下IAA含量上升,且IAA/ABA始终高于E-组,通过调节内源激素间平衡提高水稻抗性。4.Na2CO3胁迫使叶片酒石酸、草酸、柠檬酸、乙酸含量下降,苹果酸含量上升;根系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下降,柠檬酸含量上升。加菌处理使根系苹果酸含量、0、5 mM Na2CO3胁迫下酒石酸及10~20 mM胁迫下的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累积。20 mM Na2CO3胁迫下E+组水稻叶片、根系总有机酸含量均高于E-组。5.PEG胁迫使叶片GA3和IAA含量下降,ABA和SA含量略有下降。加菌处理使5%~20%PEG胁迫下GA3、IAA和SA含量均显著高于E-组,而ABA含量低于或与E-组无差异。PEG胁迫下E+组(GA3+IAA)/ABA、GA3/ABA及IAA/ABA均高于E-组。6.PEG胁迫使水稻幼苗叶片及根系酒石酸、草酸、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均下降。PEG处理后E+组与E-组间无明显差异;在20%PEG胁迫下,E+组根系酒石酸、草酸及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E-组。E+组叶片和根系总有机酸与E-组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IL-10、α-HBDH、CRP及NO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8例COP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8、
目的:采用蛋白芯片法快速定量检测蜂蜜中残留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间接竞争免疫法,首先在96微孔板芯片上固定氯霉素的抗原,然后在芯片反应孔内加入氯霉素抗体和其标准品或
现代人才测评对人和组织机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新卡特16PF人才测评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加深了对馆员的了解,合理设岗、建立人才测评制度,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良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天津作为重要的经济纽带,其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调整,即要将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紧密结合,努力形成现代工业的服务支持体系,同时大
<正>古都金陵,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她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她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
金融业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奠定了基础。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支柱产业,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拥有大量资金的银行在改善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尤其是金
运用图论构建铁路快捷运输网络,并设计基于网络流方法的数学模型求解快捷运输产品设计方法,通过给定运输预算,最大限度满足货运需求,并有效降低货物的运达时间。运用成熟数学
简单介绍了贝叶斯假设检验中,利用相关的公式和数据来确定样本量,并举例说明该方法的简单有效性.
合成了2个异双核金属Salamo型配合物[Cu(L)Nd(NO3)3(C2H5OH)](1)和[Zn(L)(OAc)Ce(NO3)2(CH3OH)](2)(H2L=O,O′-(ethane-1,2-diyl)bis(1-(3-ethoxy-2-hydroxyphenyl)-3-ethoxy-2-hydroxybenzaldehyde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