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样式,模式研究要寻求理论的依据,也要为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模仿的实施程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开展学科建设活动、相关管理工作的指导依据,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机制的一种设计、构建和管理,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从无到有,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在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侧重于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研究,缺乏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传承,以及“艺术与科学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致使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本科教育在实践过程出现了种种的不足与问题。
尽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有其特殊性,但其终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学科专业,无法摆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实际上研究者选择一定的主题、一定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分析,得出研究的问题、成因与结论。因此,主体、方法和资料是模式改革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研究者主体的创造性劳动,这三者被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考察中西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等方面进行剖析,归纳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并从外部(国家政策)、内部(高等院校)、主体(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出当前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与成因,进而提出改革的策略。
本论文的主体共有四章组成。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百年的曲折发展、直至今天创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第一章主要考察了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模式特征,由此明确了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内容以及各自阶段所处的环境与模式轨迹的总体情况。当前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院校众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名目繁多,为了更好的研究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出它的规律,笔者在第二章选取了国内外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案例实证调查剖析,分别对国内外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案例描述剖析、并以问卷调查、社会访谈形式总结归纳进行了问题的分析。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扩招,然而,伴随着艺术设计教育“放卫星”式的高速增长,我们在近年的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上经常看到或听到日益强劲的对艺术教育质量下降的责伐声,究竟是“教育产业化”的利益驱动?还是培养过程的僵化?或是培养机制的“沼泽化”?中国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走向未来,学术界始终未能加以深度的理性思考。为此,笔者在第三章通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外部、内部和主体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详尽的研究,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揭示,并提出造成问题的成因。一个专业学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一种相对的规范和模式,但并不是旧样式的继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什么呢,这种标准首先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形象,更是建立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完善的学科典型性培养模式,本论文第四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参照传统“手工艺”和国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个性与共性、培养模式变革的基本理论等为立论依据,指出未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着力从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质量评价的内在逻辑进行“标准架构”,确保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中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招考内容应与时俱进、专业教育理论指导专业实践、构建生态和谐的人才培养机制的三大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