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谶纬思想始于西汉后期、盛行于东汉并延至隋朝,是汉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谶纬立足于先秦邹衍的阴阳五行和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汉代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汉尤其是东汉极为盛行。从中外学者收集的谶纬文献来看,谶纬的内容涉及天官星历、灾异感应、谶语符命,以及天文地理、文字训诂、驱鬼镇邪、神仙方术、神话幻想等等。谶纬自西汉末流行以来,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时间上来看,它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六百多年;从地位上来说,它影响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等多个层面;从地位上来看,它曾一度作为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指导方针和思想依据;从其载体规模来说,它卷帙浩繁,为研究汉代以来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献。有如此规模、地位、影响的谶纬,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文化背景。但是,由于谶纬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学说,其中过多掺杂了神学迷信的成分,因此虽然会被一些人为政治需要所用,却也同样会被人为政治需要所打压,因此,谶纬的繁荣昙花一现,在东汉末年就开始走向衰落,到了隋朝,就完全销声匿迹了。虽然谶纬在东汉以后很快走向衰亡,但是谶纬对汉代社会以及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汉代的乐府诗歌是汉代政治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汉乐府的诞生和它的的性质来看,它是为帝王服务,为帝王和贵族提供娱乐,是娱乐性的,同时,它又是统治者意志的反映,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又表明它具有政治性。两汉礼乐的重建是汉朝政治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谶纬也同样对汉代政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二者从诞生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谶纬影响了所有的乐府诗。汉代的乐府诗主要有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其中,郊庙歌辞和杂歌谣辞中的童谣受谶纬影响最大,而鼓吹歌辞和相和歌辞中的谶纬意象则相对较少。郊庙歌的作者是贵族文人,其目的又是与祖先或神仙沟通,因此必然会最大程度地反映统治者的意志,两汉的皇帝又大都崇信谶纬、重用方士,因而,汉代的郊庙歌辞总会带有浓厚的谶纬气息。在古人的心目中,童谣是上天传来的声音,而谶纬也是隐言诡语,是借神灵圣人之口道出的,因此,有的人就看准这一点,把谶纬意识注到童谣里面。而属于黄门鼓吹乐的相和歌词和杂曲歌词则多是普通民众所做的民歌,其主角多是民间普通的劳动人民,其内容多是表达民间质朴的情感,几乎不与统治者意志有干系,因此在这样的诗歌中,谶纬的意象就少之又少了,而这些诗歌是最能较鲜明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从而更具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