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提高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功效,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点。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的分析,有助于为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优化和进一步的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CAD、Photoshop等图象处理技术提取重庆市北部新区2001、2008年城市绿地图像资料。以北部新区的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针对2008年北部新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的问题,对绿地系统进行景观格局优化。(1)按照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对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林地等4类。各绿地类型面积差异大,以林地面积最大,占绿地总面积的35%以上。(2)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分析方法,采用了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廊道密度、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有关模型,对北部新区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评价。2001—2008年,绿地总面积从1955.34hm~2增加至3986.64hm~2,斑块数从301块增加到392块,绿地覆盖率从15.12%提高到30.83%。从各景观指数变化可知,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蔓延度在提高,而优势度则在下降,说明绿地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化,各绿地类型比例趋于协调,斑块分布状况趋于分散化。由于北部新区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对绿地的保护,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降低;绿地类型的分维数下降,绿地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缺乏自然形状;绿地景观连接度和廊道密度均在增加,说明城市绿地景观之间潜在的连通性在增加。对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新区2008年绿地各类型的绿地斑块组成较为合理,小型斑块(≤1hm~2)占斑块总数37.30%,小中型斑块(1-5hm~2)和中型斑块(5-10hm~2)占斑块总数44.50%,大中型斑块(10-20hm~2)和大型斑块(≥20hm~2)占斑块总数18.16%。绿地斑块分维数偏低,斑块边界较规则,形状较简单。(3)通过对北部新区2008年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和对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发现北部新区绿地景观空间布局存在以下问题:城市绿地面积小,数量少;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在城市建设中过分强调道路的功能,忽视了绿化带的功能;防护绿地较少,河流、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工业区周围等尚未建起足够的防护绿带;林地的郁闭度偏低,还没有连成片,还不能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空间布局不够均匀,总体布局比较零散,构不成点、线、面、体的绿地系统。针对北部新区独特的用地形态,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模式——“绿环+绿核+绿廊+绿楔”。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规划,概括为“一环——两楔——四带——七核”。根据绿地斑块和廊道的不同特点,分别对绿地斑块和廊道进行分项规划,提高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优化的可操作性。通过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城市绿地质量可以得到提高。绿地面积增加,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连接度有所提高。经格局优化的城市绿地系统在能维护整个城市可持续性的同时,还能维持自身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