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周时期,父权制全面成熟,男性为主导、女性从属于男性的社会结构最终确立。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建立起来,在制度上明确了女性主内的社会分工,将女性的政治权力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武王伐纣,将商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牝鸡司晨”。西周反思殷政,统治阶级对于女性涉政的限制十分严格。春秋时期,虽然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教训,但仍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涉政现象。齐桓公与诸侯约定“毋使妇人与国事”,既是西周以来限制女性参与政治的态度的延续,也表明在当时已经出现男性对于女性涉政问题态度松动的趋势,以至需要盟约禁止。战国时期,女性政治权力达到顶峰,出现“太后专政”的现象。男性也认可、接受女性行使政治权力,并主动借助女性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本文整理了《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这四部书籍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全部资料,筛选出包含女性涉政问题的史料,按照性质、内容、目的、方式、结果五个国素,逐条进行国素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对比。通过这种客观、切近史料的方法,从整体上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女性涉政行为的总体特点和两个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女性涉政现象——性质方面,主动的比例逐渐上升,高于被动的比例;内容方面,从以“嗣位”、“内政”为主,转变到以“内政”、“外交”问题为主;目的方面,从以“为子”、“为夫”为主,转变到以“为己”、“为母家/亲人”为主;方式方面,从以“依靠丈夫”、“依靠自己”为主,转变到以“依靠自己”为主;结果方面,成功的比例逐渐上升,并贴近顶点。因素分析的结果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出现的女性涉政现象与礼制的约束力有着直接关系。男性统治者对于礼制的重视和维护限制了春秋时期女性的涉政行为。然而,同一时期礼制的衰弱趋势使得其对于女性的约束力逐渐下降,同时,部分男性统治者对于礼制的忽视和违反对于女性的涉政行为起了推动作用。至战国时期,礼制崩溃,社会形态发生转变,新的制度又尚未建立,因此,女性涉政失去了制约,出现了“太后专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