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于介绍冯雪峰的论著,多按照时间延展的顺序一概而论他的生平、作品、功绩等。由于他一生走过的道路在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具有非典型性,本文意在从冯雪峰作为一个诗人的角度,探究这位从农村走出的知识分子作为革命文艺界的杰出领导人,诗人、文艺理论家、作家,何以具有“非典型性”:在诗歌的创作道路上冯雪峰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既实现了诗歌创作的不断向前发展,又实现了人生的超越:在人生的战场上,作为生命个体来说,他没有贪图享受春风的沐浴,而是勇敢的投入战斗之中;在思想上,他从纯粹的个人主义者到融入人民大众,文学观念从唯美主义发展为政治功利主义,是知识分子改造的成功典型。然而从一个诗人走向文艺理论家,他的内心深处却依然是诗的,他放弃了知识分子的批判话语,却没有抛弃思考的理性,尽可能地守护着知识分子的文学的立场,始终执着于对诗与纯粹人生的追求。全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诗性是研究诗人冯雪峰及其作品中诗性成分的关键。在这一章节中,本文从诗性智慧的角度出发,从感受力和情感性、想象力、童心三个方面对冯雪峰的诗性智慧加以深入地探究。其次,中国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作品的面貌取决于作家的面貌,诗性人格的形成受作家本人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更有特殊环境、经历和特殊的气质相结合形成特殊诗性人格。纵观冯雪峰的一生,经历了从一个觉醒青年到一个坚强战士的走向,从“湖畔”到“左联”的心灵转变历程,正是这段特殊的人生体验,促使诗人自觉地完成了诗性人格的建构。第二章:考察冯雪峰诗歌的价值和特质。冯雪峰从优游湖畔的天真歌笑到深陷囹圄的慷慨沉吟,诗人气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冯雪峰的诗也透露出“革命”色彩。革命即颠覆,“五四”时期写情诗,那是一种颠覆;白话诗强调把真实的东西当美,冯雪峰却唱出一支唯美的歌,“上饶”时期,一个革命者的诗歌,显现出唯美主义特点,这也是一种颠覆。从这两点出发,考察冯雪峰其人其诗的“革命”色彩。第三章:考察冯雪峰文艺理论中的诗性成分。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冯雪峰肩负当时代表中共领导文化工作的职责,强调艺术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而服从于政治需要的实践功能,但在他的文论中却有一种对客观再现艺术的审美规律和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这种“深刻认识”与诗性成分相关,在于有些问题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是一种目标,但他愿意去实践,就在于他的诗人气质。因此,本文提出“诗是经验”的艺术思想在其文论中的作用。因为他是诗人,他懂得审美的主观性,“诗是经验”的艺术思想促诗人以其独特的审美旨趣顽强的实践“通过艺术”可以“改造政治”的可能,表现出理论思考的情感性与表达方式的抒情性。第四章:冯雪峰的其他文体类型创作,如杂文、寓言、电影中表现出的诗性特征。以此完成诗人冯雪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