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为加强对我国“三农”支持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如何有效防范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实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睿智的把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我国“三农”发展对政策性资金的客观需求,它的健康、稳定、持续性经营,将直接关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样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首要任务是充当好国家农业政策宏观调控的工具,弥补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必须把始终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政策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运用农业政策性信贷工具,最终实现国家农业政策的目标和意图。然而,这些政策却形成了诸多信贷风险,给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政策性业务的信贷风险呈抬头趋势,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其职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政策性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政府金融机构,在兼顾其政策性的同时,客观存在的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也要求它应该像一般商业性银行一样,将盈利性放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必须严格遵循商业银行经营的普遍规律,将防范信贷风险、注重业绩效率、规范经营管理等内容作为工作重心。因此,为实现可持续性经营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在坚持支农的政策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管理,成为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必须清楚认识到,虽然不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理念,但也应该强化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如果不适当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风险,将导致国家的农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增多,这势必会阻碍国家农业政策的持续贯彻实施,进而最终威胁我国“三农”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严格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为长期的经营目标。为此,本文将通过对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性质和成因加以客观分析,从我国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四种表现形式入手,即针对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展开论述,指出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成因主要是信贷资金缺乏严格管理、信贷业务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因素。并以广东省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防范的管理和监督经验为例,阐述了近年来,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省监管局的监督指导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加强对信贷风险防范的学习,实行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制度,严格实施有效资产抵押和积极参与农业企业改制等工作,在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于政府监管部门今后如何更有效地监督和指引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和牢固树立防范信贷风险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笔者认为,对于风险管理而言,我们不仅要着重建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加强和提升对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外部监管显得至关重要。针对新时期加强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政府外部金融监管,政府监管部门应着眼于优化对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监管制度、信息披露机制等,尤其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