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Ⅰ型心肾综合征血瘀证素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以病统证,病证结合,以证素为研究单元,尝试将现代医学指标与中医辨证理论相结合,探索二者的联系与规律,为Ⅰ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辨证理论提供现代医学理论支持和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肾综合征Ⅰ型患者74例信息。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治指南》有关心衰和肾衰的辨证分型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药新药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制定心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证素标准并进行观察记录。采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症状、体征、舌脉、证型、NYHA心功能分级、急性肾损伤分期,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血红蛋白等相关资料,确定心肾综合征证候分型、中医证素,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Ⅰ型心肾综合征原发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最为常见,占49例(66.22%),其次是心律失常16例(21.62%),其他有少数的心脏瓣膜病以及扩心病等。(2)证候要素分布:气虚50例(67.57%)、阴虚25例(33.78%)、阳虚10例(13.51%)、血瘀51例(68.91%)、痰浊34例(45.95%)。(3)生存情况:Ⅰ型心肾综合征死亡32例,存活42例,在死亡病例中血瘀18例(56.25%),痰浊12例(37.50%),气虚25例(78.13%),阴虚12例(37.50%),阳虚2例(6.25%)。(4)终点事件分析:血瘀与Ⅰ型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相关系数为0.527,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与Ⅰ型心肾综合征死亡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变量血瘀要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偏回归系数为3.529,OR值34.100,OR值得95%可信区间为4.254273.324,概率为77.92%,即Ⅰ型心肾综合征死亡患者中有77.92%合并血瘀。Ⅰ型心肾综合征的生存分析,首先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血瘀证候要素与年龄的P<0.05,再将有意义的变量采用逐步前进法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建立方程:h(t)=h0exp(1.043×年龄+21.424×血瘀)。Ⅰ型心肾综合征死亡与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浓度、NT-proBNP联合血肌酐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462、0.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LVEF负相关,与血红蛋白浓度、NT-proBNP联合血肌酐指标正相关;与NT-proBNP、血肌酐无关。根据NT-proBNP和血肌酐联合预测CRS终点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说明该联合指标对CRS死亡的预测有价值,其正确指数为31%。(5)血瘀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血瘀与痰浊、气虚、阴虚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0.408、0.233、-0.162,血瘀与气虚、痰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瘀证素与气虚、痰浊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气虚正相关,与痰浊负相关。对血瘀、气虚、痰浊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瘀与气虚、痰浊所建立的模型有意义,血瘀与气虚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回归系数为1.688,OR值为5.411,OR值95%可信区间为1.75316.698,概率为84.40%;血瘀与痰浊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回归系数为-1.221,OR值为0.295,OR值95%可信区间为0.0950.914,概率为22.78%。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瘀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8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瘀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血瘀、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浓度建立方程以及血瘀与血红蛋白浓度建立的方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瘀可与左室射血分数单独建立方程,其OR值为0.184,95%可信区间为0.0570.589,即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血瘀程度加重的概率为15.5%。(6)证候要素与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分析:证候要素与血红蛋白浓度Spearman相关性分析,气虚、痰浊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系数为0.364、-0.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肾损伤分期与血红蛋白浓度方差分析并进行LSD多重比较,1期最常见的是血瘀(27例,65.9%)和气虚(27例,65.9%),2期常见的是血瘀(9例,75.0%),3期是气虚(15例,71.4%)和血瘀(15例,71.4%)。1期和2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期和3期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期的血红蛋白浓度最高。由此可见血瘀的分布比例随着急性肾损伤分期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NYHA分级与血瘀、血红蛋白浓度比较,NYHAⅠ级血红蛋白194.11±26.78,NYHAⅡ级92.25±24.71,NYHAⅢ级87.38±16.09,NYHAⅣ级83.86±16.76;NYHA各分级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浓度在NYHA心功能分级上的变化与血瘀的比例变化不一致。血红蛋白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保留(HFpEF)血瘀占0.0%,射血分数中间型(HFmrEF)血瘀占78.6%,射血分数降低(HFrEF)血瘀为必然出现的证候要素。HFpEF血红蛋白浓度70.93±3.81,HFmrEF89.19±17.79,HFrEF100.11±17.09。HFpEF、HFmrEF、HFrEF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射血分数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随着射血分数等级的增高,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瘀的比例减少。结论:(1)血瘀既是Ⅰ型心肾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的主要证候要素;(2)随着急性肾损伤分期增高,血红蛋白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血瘀所占比例的变化特点一致,提示血红蛋白与血瘀可能存在潜在的联系,也暗示着病情可能由心及肾的病理变化;(3)血瘀、NT-proBNP联合血肌酐指标、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浓度均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死亡有影响,血瘀与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存在相关性,但血瘀与NT-proBNP、血肌酐均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