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及相邻陆域海域(20°S~60°N,40°E~160°E)这样广大的区域内,西部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及帕米尔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系列盆岭体系;东部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在亚洲东缘形成裂谷盆地,而在西太平洋边缘海由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发育有沟、弧、盆体系,并有世界上最低的马里亚纳海沟。本文利用体波层析成像对中国及邻区三维速度结构的探索性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这一区域的地幔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浅部构造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比较细致地描述了体波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通过运用ISC报告(1964-2001)和中国地震台网(1985-1997)的地震数据资料,对中国及邻区深达2871千米的地幔作了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对中国及邻区直到下地幔范围结构进行速度重建。资料的选取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地震和台站的分布均匀;在射线追踪过程中,将任务进行分割,保证了运算的高效率和大规模运算的可能;反演过程是基于三维非均匀模型,这样反演结果更为精确;对反演模型和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上述研究,编制、改造了一系列Fortran源程序,使之快速、有效、易于掌握的。在本文的最后,介绍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利用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理论做小范围的精细结构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