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癌痛大鼠NKCC1和KCC2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及DRG中NKCC1和KCC2的表达变化。 方法:体重约180~200g的雌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BCP组大鼠于左侧胫骨干骺端注入Walker256肿瘤细胞悬液10μl,S组大鼠干骺端注入PBS液10μl,C组大鼠正常饲养。各组大鼠于造模前1天及造模后每天上午10点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大鼠于造模d9麻醉后处死,提取大鼠L4~L6段脊髓及L2~L5段DRG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脊髓及DRG中NKCC1和KCC2表达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BCP组大鼠机械痛阈降低(P<0.01),脊髓KCC2 mRNA(P<0.01)及其蛋白(P<0.05)表达下调;DRG中NKCC1 mRNA(P<0.01)及其蛋白(P<0.05)表达升高;S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癌痛大鼠DRG中NKCC1的表达上调,脊髓中KCC2的表达下调。 第二部分:鞘内注射CLP257对脊髓KCC2表达及大鼠骨癌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CLP257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KCC2表达变化及疼痛行为学的相应改变。 方法:体重约180~200g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溶媒组(DMSO组)、骨癌痛+CLP257组(CLP组)。除S组外,其余三组大鼠建立骨癌痛模型,CLP组大鼠建模后通过鞘内置管注射CLP257,DMSO组注射等量溶剂,S组大鼠未做特殊处理。各组大鼠于造模前d1及造模后d1~9测定机械痛阈;于d7给药前0.5h及给药后0.5、1、2、4、6h分别测定机械痛阈。造模d9取大鼠的L4~6脊髓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脊髓中KCC2表达的改变。 结果:与S组比较,BCP组大鼠脊髓KCC2 mRNA表达降低(P<0.05),蛋白表达也降低(P<0.05);与BCP组比较,CLP组大鼠KCC2 mRNA表达增高(P<0.05),蛋白表达也升高(P<0.05);与BCP组比较,CLP组大鼠给药后痛阈在2h和4h升高(P<0.05);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鞘内注射CLP257可以提高KCC2在脊髓的表达,部分缓解大鼠骨癌痛。 第三部分: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对NKCC1表达和大鼠骨癌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后,骨癌痛大鼠DRG中NKCC1表达变化及疼痛行为学的相应改变。 方法:体重约180~200g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溶媒组(DMSO组)、骨癌痛+布美他尼组(BUM组)。除S组外,其余三组大鼠建立骨癌痛模型,BUM组大鼠建模后通过鞘内置管注射布美他尼,DMSO组注射等量溶剂,S组大鼠未做特殊处理。各组大鼠于造模前d1及造模后d1~9测定机械痛阈;于d7给药前0.5h及给药后0.5、1、2、3、4、5、6h分别测定机械痛阈。造模d9处死大鼠,取大鼠的L2~L5段DRG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试验,检测DRG中NKCC1表达的改变。 结果:与S组比较,BCP组大鼠DRG NKCC1 mRNA表达升高(P<0.01),蛋白表达也升高(P<0.05);与BCP组比较,BUM组大鼠NKCC1 mRNA表达降低(P<0.01),蛋白表达也降低(P<0.01);与BCP组比较,BUM组大鼠给药后痛阈在1h、2h、3h、4h升高(P<0.05);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可以降低NKCC1在DRG中的表达,可部分缓解骨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