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牙齿发生、发育是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牙齿发育中干细胞是否起作用,其来源、分布及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各阶段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时空表达特点来探讨牙齿发生、发育中干细胞分布来源及可能作用。同时利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小鼠牙胚牙上皮及间充质解离模型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牙源性细胞的可能性。
材料及方法:
本研究利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索了SCF、c-kit、CD133、CD34在牙胚发育不同时期的时空表达特点。将E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和胚胎14天的牙胚上皮细胞混合或单独和其间充质重组培养、和出生后2天牙胚的牙乳头细胞混合或单独再和其上皮重组培养以观察骨髓细胞转化为牙胚上皮和间充质细胞的可行性。
结果:
1.c-kit在牙胚间充质中始终有表达,且表达部位基本在牙胚和口腔上皮连接上皮的两侧,不对称性分布;在初级和次级釉结中也有表达。在上皮中从起始期开始表达逐渐增强,而且呈节段性分布,到了分泌期,表达消失。而在牙冠髓腔中随着牙冠形态发生的完成表达逐渐增强,且呈梯度分布特点。SCF一直在牙胚和口腔上皮连接的上皮带的近口腔侧分布,在牙胚发育的早期因牙胚上皮的增殖程度不同有不同的表达强度,在牙胚发育的后期星网状层中也有表达。
2.CD133自胚胎第12天开始至出生后2天一直表达在牙胚和口腔上皮连接的区域,在牙胚发育后期,星网状层中也有表达。
3.在胚胎的第12-14天,CD34在牙胚周围间充质中的小血管内壁上高表达,但牙胚上皮中并未出现。
4.胚胎14天上皮和EGFP骨髓细胞重组中,打碎的上皮组织重新排列形成牙上皮,可在和间充质交界处发现荧光细胞,出生后2天牙胚间充质和EGFP骨髓细胞重组中,可在牙本质基质内侧发现荧光细胞,有长而发亮的细胞突伸入到牙本质小管中;单独骨髓细胞和牙胚上皮和间充质重组培养不能形成牙胚。
结论:
1.牙胚上皮中表达c-kit的细胞可能为颅神经嵴细胞迁徙而来,这些细胞代表增殖旺盛的细胞,可能对牙冠的形态发生有重要作用,其在釉结中的表达提示和维持釉结细胞静止状态有关。C-kit在牙胚和口腔上皮连接区域两侧的间充质中的不对称表达推测和此区域的牙胚发生潜能有关。在牙胚晚期牙髓腔中的高表达可能和牙髓的发育成熟有关。SCF的分布特点提示其促进表达c-kit的细胞的增殖。
2.CD133表达特点提示牙胚发育中存在干细胞,可能在牙胚和口腔上皮连接的部位。
3.表达CD34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和牙胚周围血供建立有关。
4.骨髓细胞的一部分细胞(可能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环境诱导下可能转变为成牙上皮和间充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