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黑麦草联合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影响,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基于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现状和危害后果,国家对污染场地修复、土壤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重点选取重金属元素铅(Pb)进行研究,探究其在溶液、土壤、植物、土壤酶、纳米材料之间的分布转移规律,并提出了一套安全的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修复技术。1、通过对比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溶液中铅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纳米材料对铅的吸附特性。实验发现,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的吸附效果最好,不同纳米材料对铅的吸附效果为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铁粉>纳米碳黑≈碳纳米管。供试土壤吸附实验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可有效提高土壤对铅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对铅污染土壤的吸附效果显著。2、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修复剂进行了土柱淋溶实验,主要研究在超纯水连续淋洗下土壤中铅的淋溶迁移特征以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铅的淋出主要发生在淋溶前期,淋溶率均在1%以下,土壤中的铅在淋溶效应下有向下迁移的趋势,主要集中在11-15cm土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使淋滤液中铅含量降低了90%以上,而且有效减缓了铅在土壤中向下迁移的趋势,具有较好的固定效应。3、采用水培方法,分别进行了铅胁迫、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铅共同作用下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实验。结果显示,铅胁迫对黑麦草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随着铅溶液浓度的增加,铅对黑麦草幼苗的根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但对黑麦草幼苗的芽长起到了促进作用,0-100 mg/L铅胁迫浓度范围内黑麦草幼苗体内铅含量随之增加。添加定量(10 mg)纳米羟基磷灰石后,黑麦草各项生理指标高于未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处理组,但幼苗体内铅含量降低。4、采用盆栽实验和实地实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黑麦草修复铅污染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0.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黑麦草联合作用,就可对实际土壤环境中高浓度铅污染产生较好的修复效果。纳米材料与黑麦草联合作用两个月后修复效率即可达到40%以上,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黑麦草联合作用一个月修复效率即可达35%。且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麦草中铅的转运系数有较为明显的增加,可将大部分的铅从植物根部转运到地上部分,以此达到去除土壤铅污染的效果。5、在铅污染土壤中施加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有效增加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减少重金属铅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并且纳米羟基磷灰石能提高铅污染土壤中的p H值,有效地将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高的铅化学形态转化为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的形态,从而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活性,达到有效钝化土壤铅的作用。
其他文献
沙产业是开发利用沙区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多种资源 ,创建沙地农业型和非农业型产业 ,形成产品系列生产 ,以获取持续规模的效益。制约沙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我国对沙区资
文章尝试从潮汕报纸副刊的角度来探究潮汕近现代报刊史。从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纸副刊性文字的出现开始,对清末至建国前十多种潮汕报纸副刊进行重点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列举概述
为提高中学八式太极拳的教学效果,采用"快学慢练"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动作掌握情况,套路考核成绩以及时隔三个月后的动作记忆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反映出"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平板显示等行业,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亮度高,功率效率高,自主发光,全固态易弯曲,可视角大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电致发光
本文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三个方面就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针对目前大学生网络阅读存在主观与客观等诸多问题,以及大学生网络在线个性化阅读现状、特征,进行理性的剖析,阐述了大学图书馆网络阅读导读的两层含义及意义,提出了图书馆对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发展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依法治国。随着社会的法治要求逐渐提升,社会大众对依法治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让中国法治体制的改革也面临一定的压
探索大学生移动阅读的需求特征和发展态势,为深入研究移动阅读理论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实践提供借鉴。通过编制用户移动阅读诉求调查问卷,对湖南三所高校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
不同学科对功能性成分的定义有所不同。不过,在本文中,将功能性成分定义为能够改善动物性能表现和福利的成分。喷雾干燥血浆(SDP)就是这样的一种功能性蛋白来源。
<正>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立法、执法、环境管理和诉讼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制建设中的基本理论。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一种新的法律理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