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专业化生产对于提高土地生产率有显著作用。美、澳、法、德、加等国由于实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小麦及小麦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农产品实行“小而全”经营和区域分散种植,小麦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导致生产成本高,质量和效益低。专业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论文冀图在梳理产业分工、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和农业区划等理论发展脉络,总结世界小麦主产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现状和演化特征,探求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关键问题和困难,开展推进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对策研究,为政府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和促进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一、研究内容论文基于以上研究目的,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地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演化研究。对我国1949-2009年小麦生产集中度进行了测定,对我国60年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对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利用近期资料,将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状况与国外小麦专业化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2.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麦农的行为角色和风险偏好、区域间小麦生产收益的不平衡、小麦的需求变动、物质投入等因素通过影响生产者的决策行为,进而决定专业化生产程度高低的内在机制。分析了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小麦的地域适宜性)、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土地承包期长短、环境约束等生产要素及配置状况,对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区域专业化的路径依赖性、外部性和集聚效应及其循环累积效应对小麦专业化的自我增进。分析论证了区域专业化生产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3.我国小麦生产的成本、收益与专业化水平关系研究。对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三大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的生产成本和收益率进行了比较。综合运用DRCC、SAI、EAL、IAI、AAI等多种方法测定了三大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比较优势。对我国小麦主产区的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生产成本、收益和专业化水平的关联关系。4.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绩效研究。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模型,分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对麦农的增收效应,验证了小麦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对麦农纯收入的影响,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与土地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区域专业化对小麦生产的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小麦品质以及技术进步等的影响,论证了区域专业化对小麦生产效率改进的作用。5.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推进策略研究。研究了我国小麦生产专业化道路的选择,探讨了三大小麦主产区的分工优化,分析了农户交易效率的提高,论述了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应当适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政策建议。二、研究结论论文通过分析、论证和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1.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我国小麦生产逐步向黄淮海地区和优势省份集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麦产业带,区域格局基本确立,小麦专业化生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区域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用CR8和SHII指标衡量,全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处于低度集中发展阶段,除黄淮海麦区以外,其他小麦主产区的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从生产过程专业化来看,目前初步形成的区域专业化建立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之上,麦农生产规模小,农艺过程标准化程度低,小麦种植、销售和加工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产业一体化程度不高。2.不同小麦产区专业化程度极不平衡。研究表明,黄淮海麦区专业化程度最高,2007-2009年的平均专业化指数为2.141,其专业化程度已经远超长江中下游、西南等其他小麦主产区,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次之,2007-2009年的平均专业化指数为1.541。西南麦区专业化水平较低,2007-2009年的平均专业化指数为0.61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仍在减小。3.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之间小麦生产收益的不平衡、麦农的行为角色和风险偏好、小麦需求变动、物质投入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生产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决定了麦农专业化生产程度的高低。不同小麦种植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小麦生产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土地承包期长短、区域环境资源状况等,决定着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效率的高低。区域专业化的发展,增加了专业化交易费用,政府适当的制度安排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区的竞争优势,推动区域专业化持续发展。研究还表明,区域专业化的形成有利于小麦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产业链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反过来影响区域专业化的自我增进,最终形成累积循环机制。各种影响因素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形成演变过程。4.区域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将小麦集中种植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优质小麦,采用标准化栽培技术,对提高小麦单产、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伴随区域专业化程度的上升,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推广优良品种、小麦生产技术和标准化栽培,从而显著地提高小麦品质。区域专业化能刺激小麦生产的技术需求,缓解土地超小规模经营对技术进步的限制,降低技术推广成本,增加技术供给,并形成小麦生产的创新性学习区域,因而有利于推进小麦生产技术进步。对河南小麦区域专业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麦农收入,也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小麦产出水平。5.小麦区域专业化存在一定风险。过度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存在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麦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并可能对小麦主产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小麦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程度应当适度。三、创新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改良土壤、技术扶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小麦最适宜产区集中资源发展小麦生产,促进优势区域小麦大规模种植,从而推动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形成、加速推进其发展。2.技术进步在推动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的突破促进小麦在生产条件适宜区域集中种植,显著提高了专业化水平。技术进步是我国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进一步提高的关键。3.市场诱导对小麦生产区域专业化发挥了一定作用。优质专用小麦价格上升,市场需求扩大,对促进小麦生产优势区域集中生产和优质专用小麦的大规模种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与政府扶持相比,市场力量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