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相伴而生的社会现象。贫困与发展就好像一对相生相息却又互不合作的孪兄弟。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来说,谋求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奋力实现稳定脱贫,尔后才是逐渐走向富裕。笔者在对以大凉山彝族地区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后发现,这些地区居民依然较为普遍地沉浸在一套传统的、自洽的生存伦理以及生活方式中,以至于人的现代化进展赶不上其所处外部环境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程度上的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不仅对深度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当期脱贫带来了很大困难,也极易在未来导致返贫。因此,推进实现人的现代化、解决人的现代化滞后的问题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具有极端重要性。本研究主要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展开。第一个研究问题是人的现代化能否解决稳定脱贫问题。这一研究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以下四个问题:首先,什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简言之,是指个体的观念通过社会化机制从传统转向现代,并获得个人现代性的过程。在研究中,笔者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利克斯·英格尔斯(Alex Inkeles)“人的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尝试对人的现代化的目标、本质、理性内核等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其次,为什么要通过人的现代化来解决稳定脱贫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稳定脱贫的目标内嵌于人的现代化目标之中;另一方面,人的现代化为稳定脱贫提供了内生动力基础与素质提升方式。因此,人的现代化理论非常适宜用以解释、解决稳定脱贫现象。再次,怎样以稳定脱贫为导向对人的现代化理论进行重构?英格尔斯等人的研究旨在探寻个人具备了哪些人格特质就能够促进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而笔者在研究中想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深度贫困地区居民只有具备了哪些人格特质才能追赶上外部环境的现代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稳定脱贫并藉此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为此,笔者在英格尔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斯·韦伯以及国内学者王小强、白南风等人在财富价值观、致富观、进取心方面所持的观点,尝试对人的现代化理论作出自己的重构。最后,人的现代化能否解决稳定脱贫问题?笔者经过测量与统计后发现:个人现代性对其经济状况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个人现代性程度越高,就越能够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因而人的现代化在稳定脱贫中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既然以大凉山彝族地区为例来探究深度贫困地区人的现代化,那么,就要充分了解当地个人现代性总体程度,并对其背后的致因进行回溯分析,此为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问题。为测量和评价个人现代性,笔者首先建立了以脱贫为导向的个人现代性量表。该量表以英格尔斯综合现代性量表(Overall Modernity Scale,OM Scale)为基础,加入实现稳定脱贫所必需的理性财富观、进取心等人格特质。具言之,本研究提出的个人现代性量表由8个一级要素、22个二级要素组成。其中,开放态度、具有主见、自主意识与进取意识等四个一级要素为基础特质,其共性与核心在于“努力驱动自我”,为一定之行为、实现一定之目标,是个人现代性其他具体特质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具体特质,笔者将其界定为针对某一具体主题、以稳定脱贫为面向的个人现代性应当具备的要素。具体特质按照不同主题可分为理性的财富观、科学的教育观、自立的家庭观、平等的性别观。基础特质也会体现在具体特质当中,两者共同构成了以稳定脱贫为目标的个人现代性量表。经统计学信度、效度检验,该量表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稳定性,设计结构合理有效。随后,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凉山彝族地区个人现代性进行了测量。从统计结果上看,调查对象在开放态度、具有主见、自主意识与进取意识以及平等的性别观、理性的财富观等方面呈现出的个人现代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在科学的教育观方面个人现代性程度最高,在自立的家庭观方面的个人现代性程度最低。综合起来看,调查对象人的现代化程度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年龄均在18岁至35岁且都为男性,属于大凉山彝族地区个人现代性水平最高的那一部分人。这部分人的个人现代性水平尚且如此,就可以推断出: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总体水平应达不到中等水平,呈现滞后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还结合个案访谈结果,对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进行了较为充分、深入的事实描述与分析,试图还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以全貌。本研究试图解决的第三个研究问题是具体哪些因素能够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笔者发现,人的现代化主要受到外部情境要素的影响。这就是说,人是外部环境所塑造的产物,其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生活方式等都会受到情境要素的深刻影响。经过实证调研并经理论证成,笔者发现:教育、工业职业经历、军队服役经历、城市服务业职业经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家族家支、城市生活体验、大众传播媒介等情境要素对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具有影响。在随后的原因分析中,笔者通过考察各个情境要素作用于当地人的现代化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情境要素发展水平欠奉对人的现代化发展所形成的制约。本研究还通过分析关键情境要素作用机制找到了公共政策促成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的着力点。笔者发现,个人现代性的生成有赖于各种社会化机制,包括树立个人榜样、组织规则示范、奖励与惩罚机制、概括化过程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教养过程等。基于此,公共政策作用并促进实现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关键情境要素尽可能多地在当地富集;二是使得促成人的现代化的社会化机制顺利发挥作用。在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政策路径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深度贫困地区推进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公共政策路径,即“以教育为纲、以职业为媒、以环境为候”的系统方案。本研究的基本结构是按照“提出问题——验证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建立起来的。“提出问题”部分包括研究缘起、文献回顾、人的现代化理论铺陈与重构以及分析框架建构等内容;“验证假设”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三章的相关统计分析中;“分析问题”部分包括对个人现代性测量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对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发展滞后原因的分析等;“解决问题”部分则涵盖了对提高大凉山彝族地区乃至深度贫困地区人的现代化水平的政策路径的思考。在研究中,笔者总体上运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的研究阶段,笔者还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与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适用人的现代化理论来研究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实现稳定脱贫;二是实现了个人现代性量表的创新,设计了以稳定脱贫为导向的个人现代性量表及配套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丰富了相关研究。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少对大凉山彝族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二是获取的个案访谈较少,对具体统计方法与过程形成了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