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哲学思想及对16世纪朝鲜朝性理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钦顺是明代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晚年著《困知记》一书,集其一生学思精华。明代中期出现了社会经济矛盾:一方面,宦官窃权;另一方面,土地兼并。在思想文化领域,宋明理学发生重大转折:一方面,程朱理学有所式微;另一方面,王学崛起,发展成为显学。罗钦顺在这种社会和学术情况下,建立起“一而二,二而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罗钦顺的哲学思想在16世纪传播到朝鲜,对朝鲜性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开启了绵延三百余年的朝鲜中后期的“四七论辩”之肇端。  罗钦顺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按他自己说,《困知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理气和心性问题。他在理气论中,没有跟朱熹一样把理气看成为二物,没有把太极看成阴阳动静的本体、超越万物的主宰、气的动静的原因。他在对宇宙和世界的说明中,强调了气。他诉求当时成了官方学术即朱子学的唯理论思想的某种转变。他虽然比朱熹重视气,但反对像张载那样太虚即气的超越化。因此他一方面批评了朱子学派,另一方面批评了张载的太虚的思想。罗钦顺认为,朱熹、张载二人的思想都把理气看成二物。罗钦顺很赞同程颢的思想。这是因为程颢的思想强调理气未分的无差别的一体世界。罗钦顺的理气观是理气一元论,他的理气一元论的特点是,认为理是气的法则,理不就是气。但他很重视理的普遍性。因为,如果没有普遍的客观的东西存在的话,那就没有办法说明经验存在世界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根基。但他的普遍的、客观的理不是经验存在世界以外的本体,而是物和人生出时被禀赋的普遍和客观的“理一”。  罗钦顺为了解决程朱理气二元论的弊端问题,重新设定了程朱的理(一)分殊。程朱学的理(一)分殊之理(一),是本体世界普遍的理,即世界万物生出之前的“理(一)”;分殊是禀气即有形体以后,有不同的理。罗钦顺认为,把气看成分殊的原因是把理气两分开来,即理气二元论。理气分立可以联系到把普遍性看成理、把个别性看成气。他们认为普遍性存在于理的领域,个别性存在于气的领域。因此,罗钦顺给具有个别性及差别性的“气”,赋予普遍性。罗钦顺的理(一)分殊,可以说是“理气(—)分殊”。罗钦顺的“理(一)”是世界万物生出之初所禀受的“理(一)”、“气(一)”;分殊是成形后出现的各个不同的本性即理。  罗钦顺在心性论中一方面批判了王阳明的心学,另一方面也批评了朱熹。他主要反对王阳明的“良知即天理”。他主张不能把天性和明觉看成一。他主张把心和性,既不能看成二,也不能看成一。他认为应该即一物中认识两端,心性关系就是体用关系,但这种关系既不是“一”,也不是“二”。因为,体是体,用是用,不能混淆,但有体必有用。因此他批判在朱熹对程颢《生之谓性》章的解释中,不把“人生而静以上”看成心的“未发之中”,而看成“人物未生时”,即批评朱熹把“人生而静以上”看成比性更根源的状态。  他的心性论引入理(一)分殊观念,以体用关系论性与情、道心与人心、天命与气质、天理与人欲,纠正了程朱过分压制人欲,将天命、气质对立的倾向。  罗钦顺反对朱熹把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看成二物,也就是天命之性独立于气质之性之外的看法。但罗钦顺并不绝对排斥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分立,他用理一分殊说来代替天命、气质之说,乃是为了强调“天地之性须就人身上体认”。离开人,天地之性便虚玄而无着落,因为天地之性只能从具体的人性发用处见之。  罗钦顺在人心道心论中,继承了朱子的道心主宰人心的观点。但罗钦顺的道心人心论有和朱熹不同的地方。朱熹把人心、道心看成相互对立的关系。罗钦顺认为道心是性,是静,是寂然不动的;人心是情,是动,是感而遂通。道心人心的分别就是体与用的区别。朱熹把人心、道心看成都是心,即已发之心,而罗钦顺认为道心是未发,人心是已发。罗钦顺在人欲问题上,主张人欲是七情之一,七情都根于性,因此有善有恶,不一概是恶的。  罗钦顺哲学思想虽然批评了朱子学的理气二元论,但在批判王阳明心学和重视理的普遍性意义上,他还是朱子学者。  罗钦顺的思想传播到朝鲜。他的理气一元论和人心道心体用说,对16世纪朝鲜性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混哲学思想源出于程朱学,在理气论方面全盘接受了程朱的思想,主张理气二元论,而批判罗钦顺的理气一元论。他在四端七情论中主张“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这是理气二元论的倾向。在道心人心问题上,李混提出了道心和人心是分立的观点。进而认为道心人心都是已发,这是和罗钦顺不同的地方。  卢守慎跟李滉不同。他在珍岛流放时,接触了罗钦顺的《困知记》后,著述了《困知记跋》。他评价罗钦顺是朱熹的“忠臣”,认为如果没有罗钦顺,朝鲜就不能学到朱子的思想。卢守慎在中年时对朱熹的人心不是人欲的说法有疑问。但看了罗钦顺的《困知记》后,解决了人心不可谓人欲的疑问。因此他特别赞同罗钦顺的人心道心体用说。  奇大升为了批判罗钦顺,专门著述了《论困知记》。认为罗钦顺的思想的根基在于禅学。他认为罗钦顺的理气一元论错误在于“理只是气之理”。他还认为罗钦顺的理气一元论与心性论,具有逻辑上的内在矛盾。奇大升在跟李混进行的四端七情论辩中认为,四端和七情不是分立的,应在七情中看四端。奇大升虽然批判了罗钦顺思想的逻辑矛盾,但他在四端七情论中受到罗钦顺“理在气上认取”的影响。  李珥对于罗钦顺的理气论评价说,在李混、徐敬德、罗钦顺当中,罗钦顺的理气论是最高明的。他认为罗钦顺的理气一元论,事实上不以理气为统一实体,他准确地理解了罗钦顺的理气一元论。他的理气论思想与罗钦顺不同的地方是重视理的地位,提出了“理通气局”思想。李珥认为罗钦顺的道心人心体用说,“大本”上没有错。李珥不赞同罗钦顺的人心道心体用说,但赞同罗钦顺把人心道心看成一个心的看法。李珥跟朱熹一样,把人心道心都看成已发,而不同于罗钦顺把道心看成未发。他主张道心人心相互转换,提出“道心人心始终说”。  罗钦顺在宋明理学史上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作为“朱学后劲”,与王阳明心学相对峙而形成的理论张力。他的思想虽然明代哲学史上不大为人关注,但在朝鲜性理学史上有很大影响。
其他文献
辩证法在哲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前,辩证法研究是热点,“辩证法”这个概念几乎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哲学术语。然而,如此重要的辩证法现在变成了冷门。中国的辩证法研究处在比
本文以李碧华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从内容及形式两方面作美学上的分析思考,试图提炼出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诡异,妖艳。从美学角度考察诡异、妖艳这两种在现实中不被认可的品质
人的生存承载着意义,意义引导着人的生存。正是由于意义的存在使人与一般生命存在物区别开来。一般生命存在物也在生存着,但它们不会把自己的生存本身作为自己的对象来观照和审
本文是在评介全球化理论、文化全球化理论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化条件下藏族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把藏族文化设置于文化全球化的总体进程中,并结合藏族文
利益范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础性范畴,利益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方法。深入研究利益问题,准确把握当代利益关系的种种变化,深
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在当代世界,尊重和保护人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权有其深刻的价值依据,人权在本质上属于道德权利,即按照人的本性(基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代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法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促成新型的社会秩序。许多法国理论家把此种新型的社会转型称之为“消费社会”、“技术社会”、
近日,摩托罗拉公司在青岛举办了中国地区首次无线网络渠道峰会,多名来自总部和亚太区的高管亲临现场,向中国的渠道合作伙伴介绍了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业务在全球以及中
无数的事实表明,应用伦理学对特定领域之对象的研究,反之也会对这些特定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并促使其向更加广阔和宏大的境地迈进。例如媒体伦理学的兴起便对众多媒介的行为
人类经济系统对能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得人类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把经济因素放在决定性的位置上:以“能效/价格比”为标准来选择能源种类;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完